公司秉持“成为以传感器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引领者”的产业愿景,通过多年的内生外延发展,构建了相对完整的物联网(IoT)生态圈,主要是以传感器为核心,将传感技术、智能仪表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地理信息和云计算等物联网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了“传感器+监测终端+数据采集+空间信息技术+云应用+AI”的系统解决方案,业务应用覆盖传感器、智能仪表、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公用事业及居家智能与健康等行业领域,在所涉及的产业领域中形成了相对领先的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抢抓宏观政策的重大调整机遇,积极提振信心恢复生产。一方面,新年伊始,公司即加大各项业务投入,加强销售开拓力度,积极参加行业各种展会,寻求实现快速成果转化和业绩产出,但受地缘政治冲突及逆全球化不断升级等综合因素影响,宏观经济恢复速度及下游需求低于预期,短期公司积极投入带来的费用增长与业绩产出并未形成正比。另一方面,近年来公司一直在积极优化整合资产结构,推动公用业务板块剥离出表,郑州汉威公用事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去年已完成出表,因此较去年同期形成了一定的业绩缺口,对本报告期业绩产生了较大影响;汉威智源(高新供热)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各项出表工作,受此出表事件、以及房地产调控等不利因素影响,管网代建、运维等业务开展缓慢,报告期内汉威智源出现了较大幅度业绩下滑,给集团公司整体业绩带来了不利影响。
受上述综合因素影响,公司上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092,840,055.23元,同比下降7.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930,106.67元,同比下降51.52%;剔除股权激励的影响,归母净利润为74,276,952.35元,较去年同期下降52.40%。但总体来看,公司所处的传感器及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仍稳中向好,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以及全社会数字化、智能化等都对传感器及仪表的硬科技能力和物联网数字经济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公司顺势而为,通过研发投入保持创新发展,抢抓市场机遇,不断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另外,自六、七月份以来,公司各业务板块经营情况向好,传感器业务陆续在家电、汽车、医药等领域形成突破,智能仪表业务仍然维持产销两旺的增长势头,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业务招投标项目增加且新的应用场景逐步落地,第二季度主要财务数据环比第一季度实现了较好增长,公司对下半年及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在物联网的三层网络架构中,感知层处于最底层,是物联网的核心基础。传感器作为感知层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其将感知获取到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信息转化为易识别的数字信息传输至后端平台处理、分析、应用。公司的传感器业务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掌握厚膜、薄膜、MEMS、陶瓷等核心工艺,产品覆盖气体、压力、流量、温度、湿度、光电、加速度等门类,是最具成长性和价值的核心业务板块之一。该板块业务主要由公司旗下子公司炜盛科技、山西腾星、深圳汉威、苏州能斯达等开展。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以“成为传感器及解决方案引领者”为发展方向,持续保持创新投入的强度和力度,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和战略需求导向,加速高端人才引进,加大市场开拓投入,积极推进产品市场导入和重点客户的深入布局,为传感器板块未来重拾发展势能打下了良好基础。产品方面,公司在继续深耕传统安防、环保业务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持续提升燃气传感器、催化传感器、甲醛传感器等产品性能,部分传感器产品关键参数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在红外光电类产品方面,公司推出了从激光气体传感器到激光甲烷家用报警器、工商业激光气体探测器全系列激光气体探测产品,并积极拓展红外传感器检测气体门类,扩大红外传感器的检测范围;随着MEMS产线、车规电导率产品产线在报告期内投入运行,公司引进重点人才,进一步开发MEMS温湿度传感器和MEMS催化氢气传感器等产品,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持续开发车用传感器和医用传感器,扩展传感器在家电、汽车、医疗等行业的应用,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
市场方面,公司坚持多领域布局的市场策略。安防领域,公司积极布局储能、智慧安防、煤矿等业务领域,加速抢占市场份额,同时受公众安全事故影响,催化燃烧式传感器、平面半导体传感器和MEMS燃气传感器市场需求变化明显,销量取得较大突破;家电领域,公司成功入围海信、美的生活电器项目和楼宇项目合格供应商体系,持续深化与美的、海尔、格力、海信等头部客户的合作,领先布局制冷剂泄露监测等潜力市场;汽车领域,公司规划布局了舒适性、安全性、智能化三大产品线、电导率仪、氢气泄露监测等产品的升级开发,并取得了部分车企定点;医疗领域,公司完成流量传感器、医疗氧传感器和超声波氧气传感器的开发,并与多家头部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
公司柔性微纳传感器业务主要由控股子公司苏州能斯达开展,报告期内,苏州能斯达积极拓展柔性微纳传感器的应用场景,不断优化“柔性感知技术+采集系统+人机交互”的解决方案,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品种、多量程的柔性微纳传感器(压力、压电、应变、织物)及阵列的核心设计能力、敏感材料及导电墨水合成制备能力、大面积印刷电子批量制造能力等核心能力,目前已形成四大核心技术、七大产品系列,柔性微纳传感技术水平及产业化程度国内领先,并广受资本瞩目。报告期内,新产品在医疗应用方向取得较大突破,相关产品已经实现在医疗器械上核心器件的国产化替代,部分客户产品已成功取得医疗注册证,并开始批量化生产。另外,柔性压力传感器能够通过检测电芯表面压力的变化,对电池热失控安全故障做出提前预警,目前正在进一步推进与电池行业头部企业的合作。报告期内,苏州能斯达订单金额不断增加,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柔性微纳传感器目前已在智能机器人领域有明确的应用,并与小米科技、九号科技、深圳科易机器人等积极开展业务合作,后续发展空间广阔。
公司依托传感器核心技术和多年行业经验,针对应用场景研发生产了多样化且种类齐全的智能仪表,主要产品包括探测器、报警控制器、便携式检测仪、家用检测仪及酒精检测仪、环保监测仪器等门类,广泛应用于工业安全、市政监测、环境监测、燃气安全、智能家居与健康等领域,在石油、化工、燃气、冶金、电力行业客户基础广泛,市场竞争力突出,随着行业客户数字化改造、对安全的重视及国产替代进程不断加快,业务发展向好。
报告期内,公司深耕安全仪表领域,致力于成为安全仪表领域的绝对龙头,充分发挥创新研发体系与技术优势,推进安全类仪表在产品扩展、质量提升、场景应用、新技术平台方面的研发,并取得部分成果,陆续推出工商业激光甲烷家用燃气报警器、迷你便携式单气体检测仪、复合式气体探测器、红外气体成像仪等多款产品,进一步扩展通用产品特殊气体覆盖度,拓宽产品应用场景和领域,提高产品竞争力;深入研究客户应用,研发PID系列、气体成像、声阵列传感等技术和产品,根据应用场景持续迭代气体预处理PSG系列产品,拓展产品种类。
报告期内,随着新《安全生产法》、地方燃气管理条例、地方全面加装燃气安全装置(如燃气报警器)通知的落地及实施,以及《2023年河南省重点民生实事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实施居民用户燃气安全装置加装,全年完成燃气用户安全装置加装超过1000万户”,公司工商业报警器、家用报警器及控制器等燃气类智能仪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公司产品进一步完成五大燃气集团的深度覆盖,并与部分地方城市燃气公司形成深层次合作关系,实现了燃气安全类相关产品销量的大幅增长。在工业安全仪表领域,公司结合行业应用,持续完善产品线,拓宽业务领域,增强产品适应能力,形成了“点-线-面-体”互补协同一体化产品应用格局;进一步加强在行业深度运用上的创新和布局,寻求联合研发和国产替代等机遇,与国家管网研究中心、中海油研究中心展开科研项目合作,品牌影响力及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安全类仪表的收入贡献持续增长。
公司依托核心传感器技术,积极布局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业务,打造物联网生态圈,为客户提供软硬件一体化服务,增强客户粘性,提升竞争优势。公司研发生产的不同类型智能仪表作为感知硬件终端应用在不同场景,将感知信息通过NB-IoT等多种通讯手段传输至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的物联网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对重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形成可视化展现和智慧化应用。目前,公司的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主要有如下几个应用场景:
智慧安全系统解决方案主要面向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矿山、制药、食品等领域,致力于为各类工业客户提供安全管理监控一体化解决方案,由硬件监控设备和系统软件共同构成完整的安全管理监控平台。基于新《安全生产法》《“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建设方案》、《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推动,公司持续落实“物联网+大安全”战略,深耕“企业安全、园区安全、城市安全”三大领域,围绕智能仪表、安全仪表系统、安全信息系统构建物联网安全产品生态。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度拥抱工业互联网和5G、区块链等技术,进一步打造“场景化、差异化、一体化、平台化”应用,形成了“点-线-面-体”互补协同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发展格局,在石油、化工、冶金等工业企业的安全防控与应急管理、智慧园区的综合信息化管理以及政府的应急安监方面,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系统平台,构建了覆盖预防、治理、检测、应急、处置等几大环节的完整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标准化产品的升级迭代和新品开发,不断完善软件技术中台和数字基座平台的建设,结合市场需求,深入研究场景化应用,拓宽行业客户领域,持续深入布局油气场站以及储能等场所气体泄漏监测系统,实时守护气体环境,推动综合能源服务站安全发展,护航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公司智慧城市系统解决方案业务综合了多门类物联网技术,基于紧耦合和深逻辑,依托“传感器+监测终端+数据采集+空间信息技术+云应用”系统,面向燃气、水务、热力、市政、园区、楼宇等领域,提供集管网GIS、信息采集、运营管理为一体、垂直贯通的“感知+应用+云平台”物联网解决方案,助力燃气、水务等领域提高运营的效率和效益。此外,公司从智慧城市整体安全运行的高度出发,聚焦城市生命线感知、预警、应急指挥与运营,建立了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营物联网+服务体系,构建了城市生命线感知与安全运营平台,为政府部门提供一整套城市生命线感知、预警、应急指挥等产品和服务。报告期内,公司智慧城市系统解决方案业务充分利用自身产业布局和多年来对于行业发展的认知及积淀,把握“智慧城市”、“数字中国”等国家政策带来的新基建以及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整体发展持续向好。
智慧燃气业务:公司智慧燃气业务主要围绕两方面提供燃气信息化解决方案:一是以政府住建部门等燃气监管单位为主导的基于燃气用户用气安全的云监管平台建设;二是基于燃气公司自身安全需求,建立的以智慧运营、SCADA系统、管网安全监管平台、IoT全生命周期维保平台等为主的燃气信息化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建立“厂-网-端”一体化的企业设备管理系统,深化智慧燃气应用体系产品的行业应用;积极拓展大型储气库业务和上游长输管线业务,开拓武汉最大液化天然气安山储气库一二期站控融合项目、签署“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为公司布局长输管线场站自控及SCADA系统等项目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智慧水务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强智慧水务管控一体化平台建设,深化以GIS为基础和核心的数据仓库系统和数据分析类产品,增加轻量版GIS+配套巡检移动端、城市内涝预警平台、水利三维数据可视化平台、城市管网稳压系统等新产品;结合智慧水厂建设的业务需求,围绕智慧水务、智慧厂站解决方案,对水厂智慧生产平台进行产品化改造,深入研究和优化供水量预测模型,加强物联网、大数据、AI及相关硬件产品的研发,多个产品完成定型,包括二次供水物联网恒压供水智能控制设备、二次供水应急装置、漏水监测仪、数采终端以及矾花水下拍摄装置,部分产品取得专利授权,为项目的优质高效实施赋能,进一步强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祥云物联网平台是设备和应用的桥梁,是公司智能仪表业务和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业务之间的纽带,是公司打造物联网生态圈的重要基础。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迭代祥云物联网平台,完成关键采集服务的集群部署,提升高并发业务场景服务能力;实现平台各类应用服务的容器化部署,为公司各板块行业应用提供高效的私有化部署能力,且大数据服务模块已在水务相关项目中部署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智慧环保系统解决方案致力为客户提供“第三方检测-在线监测-废气废水处理-智慧环保系统运维”闭环业务生态的环保系统解决方案,依靠“传感器+监测终端+数据采集+空间信息技术+云应用+治理+运维服务”整体方案,围绕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为企业、政府提供大气监测、污水及垃圾渗滤液处理、有机废气治理等一体化的环保服务。报告期内,地方政府减少环保项目投资,市场竞争压力加剧,环保行业整体下行,公司环保板块业务仍面临较大压力。
公司环境治理业务集软硬件服务为一体,主要由子公司嘉园环保和雪城数智开展。报告期内,嘉园环保升级为环保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并积极优化市场布局,拓展华东市场和华南市场,储备项目并获取部分订单,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产品方面,嘉园环保开展短程工艺应用工作,形成了系列的短程调试运行方案,并逐步完善短程工艺包。节能改造方面,完成了CO、固定吸附床等设备CFD流场模拟工作,为设备结构优化、阻力降低、提高设备性能提供理论保障;进一步加深在双碳相关的绿色发展、节能改造等领域的探索和落地,完成RTO设备结构轻量化工作,从材料源头上实现节能降碳,设备已应用于比亚迪(002594)、海正药业(600267)、安庆瑞泰化工等项目。
雪城数智依托“互联网+”及数字经济思路,拓展融合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不断丰富环境监测相关软硬件产品,加快打造集环境监测、检测、监控、治理、运维、数据服务于一体的环保生态圈。报告期内,雪城数智积极进行开源和降本,不断扩展、完善环境监测设备,推进环保设备的销售,持续迭代升级数据质量管控系统、重污染天气管控智能分析系统、污染源应急管控智能分析系统,高效助力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的科学放管服。雪城数智拓展的环保第三方专家服务业务市场有效拓展,通过自研的空气质量研判分析平台不断提升服务效能,环保管家智慧服务平台应用于多个企业级生态环境服务业务项目,切实有效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能。
居家智能与健康业务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家庭中的环境安全、人体健康、智能设备进行有机联通和管理,结合数据服务运营能力,在空气质量、燃气安全、水质安全等方面为人们提供专业可靠的“监测+治理”居家智能和健康全方案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围绕环境安全和健康,将物联网技术与智能硬件相结合,继续完善消防安全、燃气安全领域的布局,积极探索机构养老、智慧家居新场景,并成功引入水电台多参数水质检测仪、Cat.1水浸探测器、Cat.1紧急报警按键、Wifi版家用可燃气体报警器、吸顶式红外探测器H7、蓝牙电磁阀联动装置等新品,逐步优化全方面智能环境安全健康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居家智能与健康业务部分产品(如电子门磁等)市场需求发生较大变化,公司积极整合并开发更加丰富的居家智能与健康板块业务软硬件一体化产品,不断开发新的应用场景,为公司发展赋能。
公司公用事业旨在通过投资、建设、运营供热市政公用设施,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为民众提供质优、经济、便捷的公用事业服务,打造供热智慧化产业标杆,并不断深化公司智慧公用“试验田”、“样板间”的战略职能。
近年来,随着公司公用事业业务“试验田”、“样板间”历史使命的完成,根据公司聚焦主业、锚定核心发展的战略要求,以及为配合政府城市供水一张网建设规划,公司于2022年11月14日将供水业务子公司“郑州汉威公用事业科技有限公司”65%股权转让给郑州自来水控股有限公司,报告期内公司公用事业业务较去年同期形成了一定的缺口。同时,在房地产调控及城市扩容受限等不利因素影响下,管网代建、运维等业务开展受到了较大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公用事业业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业绩下滑。2023年2月21日公司披露了《关于筹划重大资产出售的提示性公告》,计划将供热业务子公司“郑州汉威智源科技有限公司”65%股权转让给郑州高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公用事业资产的优化整合、剥离出表,是公司积极调整战略布局,推进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路径,未来公司将集中更多优势资源,聚焦发展以传感器为核心的物联网产业,不断夯实公司以传感器为核心的行业龙头地位。
公司是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气体传感器制造商,能够生产的主流气体传感器产品上百种,涵盖催化燃烧类、厚膜印刷半导体类、电化学类、红外光学(含激光)类、MEMS工艺类等全球主流气体传感器技术,产销量位居国内前列。公司也是综合传感器制造商,持续深耕传感器技术,横向拓宽压力、流量、红外、温湿度、加速度、振动等多门类传感器,成功研发出MEMS、柔性等传感器并得到市场认可。
公司依托传感器核心技术,研发生产了多样化且种类齐全的智能仪表,主要产品包括探测器、报警控制器、便携式检测仪、家用检测仪及酒精检测仪等门类,广泛应用于工业安全、市政监测、环境监测、燃气安全、智能家居与健康等领域,客户基础广泛。
公司祥云物联网平台为物联网行业应用客户提供设备接入、应用管理、设备管理、数据挖掘等全方位平台服务。祥云物联网平台聚焦智能仪表终端价值挖掘,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生态资源,打通物联网感知、传输、平台、应用完整链路,形成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物联网生态体系。公司依托祥云物联网平台研发扩展的众多物联网应用数据平台可收集传感器及智能仪表感知的信息,并根据客户的需求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形成可视化报告,为客户提供决策支持。公司在智慧安全、智慧城市、智慧环保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物联网下业有充分的理解。
公司智慧安全系统解决方案主要面向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矿山、制药、食品等领域,致力于为各类工业客户提供安全管理监控一体化解决方案,由硬件监控设备和系统软件共同构成完整的安全管理监控平台。
公司智慧城市系统解决方案业务综合了多门类物联网技术,面向燃气、水务、热力、市政、园区、楼宇等领域,提供集管网GIS、信息采集、运营管理为一体、垂直贯通的“感知+应用+云平台”物联网解决方案。
公司智慧环保系统解决方案依靠“传感器+监测终端+数据采集+空间信息技术+云应用+治理+运维服务”整体方案,为企业、政府提供大气监测、污水及垃圾渗滤液处理、有机废气治理等一体化的环保服务。
公司制定了严格、科学的原材料采购制度,采购部按采购制度统计、分析需要采购的物资,按采购物资的标准分品类实施采购物资供应商的寻源、评估、开发,确定合格供应商清单,根据采购物资的特点确定合适的采购策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采购流程体系。公司重视供应链安全和供应商体系建设,主要原材料均有较为合格、稳定的供应商,产品质量符合国际行业标准,质量可靠。此外,公司还与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商结成战略同盟,与其签署长期合作协议,确保供应链稳定。相关措施保障了公司采购原材料的质量、价格和供应期。
生产制造方面,公司建立一体化和实时化的ERP/MES/APS/WMS/智能信息管理体系,使生产现场、控制层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公司MES系统涵盖SIM、ANDON、Traceability、WI、ORDER五大功能模块,在统一平台上集成生产调度、产品跟踪、质量控制、设备故障分析、报表等管理功能,可以同时为制造部、品管部、工艺部、采购部、仓储部等提供信息服务,实施完整的闭环式生产。公司设置生产管理中心统一负责公司的日常生产管理,协调组织各部门的生产活动。生产管理中心接到营销部门的订单后,根据订单数量在ERP系统生成采购单与生产工单,协调采购部门与制造部门组织生产。由于公司产品品类个性化差异大,定型产品标准化程度高的特点,公司选择“以销定产”为主、适度备货为辅的生产模式,即接受客户订单以后,按照客户确定的产品规格、供货时间、质量和数量组织生产。产品未交付之前,当客户需求发生变更时,生产管理中心根据生产订单进行状况实时变更物料采购计划、调整生产顺序,协调生产资源配备,满足客户个性需求。除此之外,公司针对使用量较大、使用主体比较普遍的常规产品,无季节性特点的气体传感器、气体检测仪器仪表产品适度备货,以实现对市场的及时满足。
公司传感器和仪器仪表类产品多以直销为主,因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采用“备货+订单”相结合的方式,从技术方案、产品设计、生产交付到售后服务的标准化批量生产的订单产销模式。部分仪表类产品也采用“解决方案+产品”投标的方式进行销售。
公司物联网应用产品多以“项目+服务”的方式进行销售,需要提前为客户做项目方案,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开展项目的建设、实施、验收、回款,业务周期相对其他产品较长。
公司产品与大部分的集团化客户都采用直销模式,少量碎片化的市场或产品采用合作伙伴分销的模式。物联网解决方案通过集成和被集成的形式,在市场活动中以集成项目和“软件产品+服务”的模式销售。近年来也通过物联网平台、云端SaaS服务在安全监管和运维服务方面开展业务,提高客户粘性,提升销售规模。
万物互联时代,全社会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数字化、智慧化的发展机遇,社会各界针对传感器、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将爆发强劲需求。随着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加速渗透,传感器、智能仪表、智慧化解决方案的应用场景和需求也将随之快速增长,并将不断为公司业绩打开向上空间。
新《安全生产法》、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驱动安全刚需共识,全行业安全监测重视度进一步提升,加速释放工业安全、化工园区、危化品监管领域及居家安全类仪表市场需求。公司在气体传感器、燃气监测传感器、安全类智能仪表领域处于市场龙头地位,市场占有率正在加快提升,预计未来几年公司安全相关产品和方案将延续需求旺盛的趋势。
“双碳”目标下,风电、光伏、氢能、储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将迎来“黄金时代”;排放监测、效率提升、节能降耗将为低碳减排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将加快全社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推动传感器、物联网纵深发展,释放出更大的市场空间。建立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也是达成“双碳”目标的初衷之一,传感器、物联网技术在发展经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工具。“双碳”目标的推进将为公司传感器、环保仪器及相关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创造更多的市场空间并长期受益。
国家和企业愈发重视供应链的安全和自主可控,传感器、智能仪表等关键器件国产替代需求正在加速释放,迎来国产替代“窗口期”。公司传感器从材料技术、设计到工艺,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仪器仪表市场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在国产替代加速演进的大趋势下,相关的工业安全、检测分析领域的传感器、仪表等产品迎来更多的市场机遇。
消费升级带来的智能化需求正在赋予家电、家居、汽车等领域更大的创新升级空间,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作为相关产品的感官系统、智能化的基础,传感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将带来越来越多智能化的产品应用,也带动公司相关领域的传感器、物联网智能终端产品需求持续增加,业绩逐步释放。
报告期内,公司以“成为以传感器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引领者”的产业愿景为指引,持续专注于物联网垂直行业的“感-应-云”超级生态系统战略,围绕搭建的“传感器技术平台”、“仪器仪表技术平台”和“物联网技术平台”三大平台优势,充分发挥三大平台技术融合、客户共享、市场促进的协同效应,以战略组合和资源调配加速落地传感器、仪表数据和应用及物联网解决方案三大产品线在安全、环保、城市管理、居家智能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生态圈。
公司传感器业务通过二十余年的技术积累,围绕敏感材料的制备技术、生产的工艺流程、芯片的设计研发以及后端的封测形成了公司的传感器技术平台。公司作为国内最早能够生产六大门类气体传感器的企业,多年来利用技术平台优势不断进行原有产品的升级迭代和新产品的技术研发,为下游的仪表和物联网技术平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同时推动传感器板块业务的快速发展。
智能仪表作为公司物联网产业生态圈的中间环节,是上游传感器的应用载体和下游物联网平台的数据来源。跟随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步伐,各个行业都在走向自动化、智能化,且国家出台一些列政策支持仪器仪表发展,仪器仪表未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公司基于传感器的技术支撑和对下游物联网行业深度理解的优势,智能仪表业务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是国内安全仪表的引领者,同时也是制定安全仪表、智能仪表相关国家标准的重要参与者,公司智能仪表业务的发展也带动了物联网生态圈内传感器业务和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业务的发展,提升了公司整体业务能力和竞争力。
依托核心传感器技术产出的多样化智能仪表等感知硬件终端,将感知信息通过NB-IoT等多种通讯手段传输至公司研发的物联网监控系统,监控系统根据客户需求对重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形成可视化的平台应用,在公司擅长和布局的智慧安全、智慧燃气、智慧水务、智慧环保等应用领域形成了成熟的市场应用。近年来,随着数字中国、智慧城市、5G、新基建等行业政策驱动,物联网平台业务呈现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市场空间持续释放,并且随着业务的发展和行业理解的持续加深,更好的带动了智能仪表和传感器的市场应用和迭代升级,形成了良好的生态驱动。
整体来看,公司基于传感器核心技术优势,推动仪表产品不断升级迭代,提高市场竞争力;仪表产品发挥传感器创新优势,提升竞争力,提高综合毛利率;仪表产品产生数据上传到物联网平台,公司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定制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公司通过向客户提供智能仪表和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软硬一体的产品和服务,增强客户粘性,带动智能仪表业务和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的发展,引领传感器的研发方向。传感器、智能仪表、物联网行业应用,三者之间形成强耦合关系,彼此互相赋能,从而形成了公司完整的物联网产业生态圈及核心技术平台硬实力。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产品研发,丰富传感器产品线,优化产品性能和质量。在家用燃气检测领域,完成热线型气体传感器的研发,该产品性能优异,符合新国标各项指标要求。在工商业气体检测领域,完成基于TDLAS技术的激光甲烷传感器研发。在家电应用领域,完成基于NDIR、半导体等多种技术路线的制冷剂传感器的开发,并开始UL认证测试,完成超声波测距模组、非接触式防干烧传感器的研发。在氢能源应用领域,完成半导体氢气传感器、电化学氢气传感器、MEMS氢气传感器、车载氢能源检测模块等多种氢气安全监测类传感器产品的研发工作。在光电器件领域,完成集成半导体制冷片TEC的红外光电导传感器的研发,实现稳定控制传感器内部温度,同时减小环境干扰,提高响应度。
报告期内,公司在气体探测器领域,针对市场需求和产品发展方向对气体控制产品线进行补充和功能化升级,针对多负载场景进行全ID段通信地址自动分配技术研究;持续进行可满足极端工作环境的探测器等产品研制,加强对低功耗、高灵敏度传感器应用研究和多气体传感阵列应用研究,补充系统式无线通讯的探测器产品和针对实验室、地下管廊等场所多种气体监测需要的复合式气体探测器。在光学技术领域,升级激光燃气巡检车,增加激光乙烷气体检测功能,有效区分燃气泄漏和沼气干扰,进一步提高燃气巡检效率;发布激光家用气体报警器,降低误报率,增强抗干扰能力,提高寿命,实现燃气泄漏可靠检测。
公司物联网平台持续迭代升级,研发边缘计算AI终端相关产品,积极布局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及解决方案。着力打造无线技术平台,加强仪表相关算法研究,实现公司相关仪表无线化、智能化功能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基于无线技术平台,推出多款满足个性化场景需求的无线终端,形成丰富的产品生态,市场反应良好。
报告期内,公司基于战略发展方向及市场定位,在新媒体线上营销方面,采用“品牌+产品”双视角营销推广策略,通过时事热点、行业趣味、专业讲解、客户反馈等角度,将产品和服务场景化,以点带面,增强用户对公司和产品的认知与需求,以深化体验感的方式推动产品营销;通过线上新媒体多渠道传播与线下国内外行业展会相结合,不断焕发品牌的生命力,发挥品牌创新对公司发展的驱动作用,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结合优质的传感器和智能仪表等产品和服务,推动品牌建设的创新发展,打造品牌市场口碑,在实现公司品牌力与市场开拓良好协同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强化龙头品牌的带动作用。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战略牵引、创新驱动、平台支撑、协同发力”十六字方针,加快深化改革,以战略牵引力、创新驱动力、平台支撑力和协同乘数效应的提质增效,进一步提高整体运营效率,激发组织活力,凝聚发展合力。
公司进一步深化集团化管理,更加聚焦管控与赋能:一方面不断规范战略闭环管理,做好战略对表、同频共振,强化下属经营单元的战略解码能力、承接能力、执行能力,以政策、策略的精准度、精细度,有效支撑业务前线布局发展第二曲线,放开手脚攻城略地。另一方面,加快升级总部平台,重点在产业布局、组织架构、人才、质量、安全、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强统筹,并在控成本、防风险方面提供更多赋能和支撑。同时,公司在产业链、技术链、产品链、供应链、价值链耦合方面加大探索力度,着力在机制、流程、配套政策上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促进高效高质协同,并以一条龙、一盘棋为目标,探寻更多协同发力新模式。公司不断在打造高协同、高敏捷的组织运营体系方面加大投入,最大程度提升资源调配、利用的效率,提高响应市场的速度。
报告期内,公司生产自动化、营销标准化、管理信息化、决策智能化等工作深入开展。数字化顶层设计顺利完成,经营分析系统上线,信息平台、知识管理体系建设顶层设计规划顺利启动,生产自动化水平持续提升,营销队伍及高端营销能力建设进入成果产出阶段。公司大力开展员工改善提案活动,营造持续改进的企业文化,在内部协同、管理提升、降本增效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新修订的《汉威文化法典》,组织开展了多次文化学习及落地实施活动,并通过文化上墙、最美汉威人评选、各类节日活动等方式,加深员工对文化法典的认识和理解。公司高度重视员工的学习与提升,通过持续开展内部讲师队伍建设和课程资源开发,引入外部线上学习平台等方式不断丰富学习资源,培训人群覆盖面更加广泛,学习型组织建设氛围提升明显。此外,通过加大对专业资格获取、专业称号、急需紧缺人才申报和高潜力人才盘点与扫描等举措,加强对各级人才的识别、培养和激励。以上多措并举共同支撑了企业文化的落地生根和各级人才队伍的高效建设。
公司以“成为以传感器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引领者”为产业愿景,通过多年发展,形成以传感器为核心、扩展到下游仪器仪表、物联网平台和行业应用的完整物联网生态圈。公司将传感器业务拓展至下游仪器仪表和物联网应用,扩大公司业务规模,打通传感器直通应用的市场渠道和信息通道,指引传感器创新发展方向;通过物联网平台和解决方案的高客户粘性,稳固并促进传感器、仪器仪表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圈实现了软硬件产品相结合,各业务品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互相赋能,并具备内生成长、有序扩张能力。未来,公司将保持并扩大产业生态圈优势,稳固公司行业领军地位。
传感器属于物联网感知层的核心技术,公司经过二十余年的潜心研发,现已打造出包含芯片设计、敏感材料、制造工艺、封测技术等全流程的传感器核心技术平台,具备国内领先的气体传感器研发和生产技术。随着平台技术的扩展强化,更多新种类的传感器产品不断产出。公司掌握厚膜、薄膜、MEMS、陶瓷等核心工艺,能够生产半导体类、催化燃烧类、电化学类、红外光学类、光致电离类等主要种类气体传感器,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稳居气体传感器领域龙头地位。同时,发挥传感器技术优势,支撑打造涵盖机械、电子、光学、软件等设计制造为一体的仪器仪表技术平台,持续推进多门类传感器以及多种工业安全、环境监测类仪器仪表的研发和市场投放,不断强化传感器的核心竞争力及仪器仪表的技术领先优势,筑高行业壁垒。
公司将传感器、仪器仪表深入到物联网下游应用领域,为物联网应用提供充分的硬件支撑和数据来源,结合GIS、SCADA等技术组成领先的物联网系统技术,在智慧安全、智慧城市、智慧环保等领域进行智慧化升级与改造,向着物联网平台化方向不断完善。未来,公司将持续保持领先的物联网技术,丰富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的应用场景,不断打磨“三类平台”的协同发展、技术融合,高质量打造“传感器+监测终端+数据采集+空间信息技术+云应用”的完整物联网技术平台,加快构建深度融合、万物互联的物联网产业超级生态圈。
公司拥有锐意创新的研发团队,具有独立的设计和开发能力,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多项应用领域中取得了领先成果,并且获得了河南省创新企业称号,未来经营中将继续加强研发创新能力,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新增专利证书63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44项,外观设计专利12项;新增软件著作权证书24项。具体如下:
公司布局物联网行业多年,始终注重品牌发展战略,“汉威”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具有广泛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并荣获“省长质量奖”,质量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作为行业知名企业,公司持续积极利用学术会议和社会组织资源,不断提升品牌传播效果,进一步提升行业影响力。同时,公司参加了大量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行业展会,宣传公司产品和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市场开拓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品牌创造市场、联合市场和巩固市场的功能,汉威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随着国家对传感器产业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以及公司通过多年来在行业内的深耕细作,公司的传感器产业价值链进一步提升。
公司多年来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管理经验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对行业发展趋势及公司发展战略具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公司工程师队伍、技术专家和业务专家经验丰富、年富力强,公司鼓励他们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实践,公司在技术进步、强化竞争力等方面得到长足进步。同时,公司持续重视人才的储备和孵化,大力推进管理队伍年轻化,鼓励更多的年轻员工走向管理岗位,最终打造出一支高质量的管理、技术、专业人才梯队,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
近年来物联网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智慧城市、智慧环保等领域的蓬勃发展逐渐吸引了大批市场竞争对手及联合体,同时还面临来自国际企业的竞争。如果公司不能保持现有的核心技术优势、品牌优势与重点市场的既有优势,并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公司将受行业分化的影响丧失领先优势,对公司未来业绩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将不断加强自主研发及对外合作,持续增加产品、服务的种类和业务覆盖范围,持续巩固传感器核心优势,不断完善物联网产业生态圈,增强获得项目订单的竞争实力。
公司所处的物联网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无论在硬件或者软件方面,未来下游应用都将随着客户需求的逐步提高出现快速迭代,如果公司不能保持核心技术的持续创新,将面临技术落后的风险。公司提供的传感器、智能终端设备以及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均具有软硬件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且每年保持一定的研发投入,持续强化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保持在气体传感器及安全类智能仪表细分领域的国内龙头地位,同时继续实施并购战略,在国内外寻求先进的技术标的,针对不同客户建立多层次的产品线,进一步保持并加强行业技术领先的优势。
公司近几年来通过坚持“内生增长+外延并购”的战略途径,构建了以传感器为核心的物联网产业生态集团。目前,公司旗下三十余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地理区域遍布全国,客户和服务领域广泛,如果公司集团化管控能力不足,将存在无法充分发挥产业协同性的风险。为此,公司将进一步完善集团化管控制度,夯实集团化管理的基础,增进各子公司之间的业务协同,真正形成融合统一的物联网产业集团。
报告期内,随着公司业务领域和规模的扩大,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增长,存在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收回或无法收回产生坏账的风险,可能对公司业绩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建立了应收账款对账及催收机制,定期对应收款项的性质、账龄、额度进行分析;同时及时跟进项目进展,沟通回款进度,将应收款项催收工作落实到责任人;并对应收款项的欠款单位持续关注,了解其日常经营状况和回款政策,保证回款的可持续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汉威科技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海正药业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Copyright © 2020-2023 开云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011514号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舞阳路51-2号1号楼322室 电话:18661964567 邮箱:admin@xiaohaizhineng.com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