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工业大学是1999年申请并获得批准开办工业设计专业(四年制本科)的。在此之前我们曾到一些高校作过调研[2],吸取他们的经验,力图将新办的工业设计专业更具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使学生的现代审美意识艺术、创新精神和艺术创作能力等素质更加全面。在培养计划中我们除了保留必要的基础课程外,增加了新兴的计算机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强调了计算机辅助在相关课程中的应用,使学生成为既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又具有掌握高技术的新型人才。表1是教学计划中的计算机课程。
其中“计算机导论”为公共必修课,主要介绍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及基本操作;“C语言”也为公共必修课,主要介绍用C语言进行简单编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余的为专业方向课,“CAID(I)”主要介绍AutoCAD软件在二维和三维绘图方面的应用,选用《AutoCAD2000中文版循序渐进教程》(天一工作室著、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和《AutoCAD2000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绘图教程》(黄晓杰等著,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作为参考教材;“CAID(II)”是平面设计,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视觉传达的计算机表现及效果图的后期处理,主要介绍Photoshop和CorelDraw软件的应用,选用《Photoshop5.5基础教程及制作实例》(覃卫著,科学出版社)和《CorelDraw10金典案例教程》(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著,电子工业出版社)作为参考教材;“CAID(III)”是产品造型设计,包括立体构成、产品造型的计算机表现,主要介绍SolidWorks和Rhino软件的应用,选用《SolidWorks99三维造型设计》(张晓红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和《Rhinoceros电脑辅助工业设计与制造》作为参考教材;“CAID(IV)”包括三维动画、计算机辅助人机分析、计算机辅助统计分析等,介绍3DMAX、Poser、SPSS等软件,主要以《3DStudioMAXR4培训教程》(施红芹著,科学出版社)、《Poser4自学捷径》(乐磊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和《统计软件SPSS实用指南》(苏金朋等著,电子工业出版社)作为参考教材;“CAID课程设计”包括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理论体系及实践,使学生应用所学软件知识,结合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计算机设备,对某一典型产品进行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主要以《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彭韧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和《计算机辅助产品造型设计》(孙苏榕著、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作为参考教材;“电脑多媒体设计”是针对工业设计中视觉传达方向所开设的专业课,结合广告设计的内容,主要介绍Authorware软件的应用,选用《Authorware及其多媒体程序设计》(严洪华著,电子工业出版社)作为参考教材;“电脑多媒体课程设计”是应用电脑多媒体设计课程所学内容,实际完成一个大作业;“现代CAD”是针对工业设计中产品造型设计方向所开设的选修课,主要介绍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选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基础》(迟毅林著、重庆大学出版社)作为参考书;“网页设计”是针对工业设计中视觉传达方向所开设的选修课,主要介绍网页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实践,选用《网页创意与制作培训教程》(母培新著、蒲东电子出版社)作为参考书;“环境CAD”是针对工业设计中环境设计方向所开设的选修课,主要介绍产品环境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实践,选用《中望装修设计软件培训教程》(中望龙腾著、重庆大学出版社)作为参考书。
以上介绍的都是理论教学环节的内容。除此以外,在实践性教学(如专业课、毕业设计等)环节中还将结合设计专题介绍一些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如SolidEdge、MDT、UG、Pro/E、天正建筑设计、圆方室内设计等。学生不但在基础训练方面能够应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能使计算机成为强有力的辅助工具。表2列出了实践性环节中的计算机内容。
在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方面,2000年我校投入了50多万元建立了“计算机辅助造型室”。加上近两年购进的设备(包括绘图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配套设备),使学生的上机实习得到充分的保证。
在将来,我校将开设工业设计的成人专业和辅修专业。其培养计划是以本专业(四年制)的主干课程为主,其中不少课程就是以上所介绍的与计算机有关的课程。
前段时间,笔者在一些工厂、企业作过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既具备工业设计基础,又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业人才是相当紧缺。说明在对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强调计算机方面的作用和地位,使工艺技术与计算机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工业设计以新的形象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的。同时,笔者觉得对于这些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还加强了对学生的信息量传输,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当然我校是刚开办工业设计专业的,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一些做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但是,加强对学生在计算机方面能力的培养,一定是未来工业设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办公设备是一种涉及到光、机、电、磁以及静电摄影等技术的高科技产品,它的种类繁多,技术更新非常快,已经成为人们提高办公效率必不可少的设备。目前,各种办公设备的生产厂家以及销售办公设备的公司数目庞大,与之对应的,这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是巨大的。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一些大中专院校已开设了《办公设备使用与维修》这门课,但由于这门课所涉及到的技术多且难度大,所以如何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能迅速适应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是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
校企合作是一个学校、一个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它是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校企结合培养出来的劳动者熟知企业文化,懂得专业技术,具有良好的文化、思想素养和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
一方面,学校受经费的限制,即使花钱购置了一些可供学生实习用的办公设备,但这个行业的技术发展非常迅猛,所以过不了几年就落后甚至被淘汰了。比如,模拟复印机是前几年一直盛行的办公设备,但近年来已经被数码复印机取代。若学生仍然用这些办公设备来进行实操训练,毕业后显然跟不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相反,如果能让学生直接到企业去实习,那么他们所接触到的办公设备就是最先进的,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
另一方面,企业招聘办公设备方面的技术人员,首先要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时间大约是1~1.5年,这中间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无形中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所以,企业可以利用自己在设备、技术上的优势,通过派专员到学校讲课,或者让学生直接到企业来实习,然后把其中优秀的学生招聘到公司就业,可大大缩短公司对新进人员的培训时间,相应地也降低了公司在培训方面的成本。
首先,办公设备种类繁多,要一一详细介绍,显然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在大多数《办公设备使用与维修》教材中,主要的办公设备有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扫描仪等,大部分办公设备公司也是主要经营这些办公设备的,所以在课程安排上,还是以这四种设备为主。
其次,在介绍每一种办公设备时,围绕“种类、性能指标、基本结构、基本原理、维护保养、故障排除”等顺序介绍,注意结合目前市场最先进的办公设备,在讲解工作原理时,要注意归纳,将难于理解的内容简单化,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第三,《办公设备使用与维修》这门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须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相关的实际操作技能,所以在介绍每一种办公设备时,都必须尽量与实际结合起来,一是现场演示或展示所讲的办公设备或相关的零部件,二是多让学生亲自操作设备或更换零部件,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大多数办公设备都融合了光学、机械、电子等技术,所以其性能指标、结构原理、维护保养、故障排除等都有一些必然的联系,所以在给学生讲解每一种办公设备时,不能独立地介绍,应穿行。具本地讲,就是在介绍一种办公设备时,要和前面所讲的内容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就不会忘记前面所学的内容,而且对所讲过的内容理解更深。比如在介绍其技术指标时,对分辨率的概念,就可以将扫描仪、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的分辨率联系起来讲解,并注意辨别他们的异同点;再比如,在学习每一种办公设备的工作原理时,可以以方框图的形式比较着介绍,各办公设备的工作过程方框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熟悉了工作过程方框图后,再学习其基本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效果会好得多。
办公设备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工作原理难于理解,所以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理解掌握,教师要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由于办公设备的结构是紧凑而复杂的,其工作过程看不见、摸不着,要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并掌握其工作过程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能将其工作过程用电脑软件形象逼真地摸拟出来,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现在的音像书店关于办公设备方面的光盘比较多,其中有一些内容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所以在教这门课的过程中,教师很有必要准备一些这样的光盘,也可以从网上下载,结合光盘中所讲的内容来介绍。这样可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知识更全面。
第三,在讲解的过程中应把握好进度。如果进度过快,学生的思维很可能跟不上,这样会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地、反复地提问并检查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内容,如电源部分电路的工作过程、复印机的充电曝光过程等,可用通俗的语言归纳出来,再教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
第四,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实训中,教师都可以采用“生本教育”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6~8个人,课前将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交给学生,先让他们在组内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阐述对问题的看法,所有组都发言完毕之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调动起来了,从而达到学习、理解、掌握所学内容的目的。
虽然办公设备的更新换代比较快,学校不可能投入大量资金来购置大批量换代的办公设备,但是可以购置少量的、最新的、可供课堂演示用的办公设备。但现实情况是,许多学校对此认识不足,在实习用的办公设备方面投入少,甚至将为学生实习购买的办公设备放到其它部门去用,使得相关专业学生的实习得不到保障。
许多专业(如电子信息、计算机、通迅、文秘等)的学生毕业后,工作中都要和办公设备打交道,所以在这些专业中不仅很有必要开设《办公设备使用与维修》这门课,而且要根据具体的专业调整授课内容,增强实习和实践环节,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操技能,毕业后多一些就业机会,更快地适应所从事的工作。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飞机维修工程学院面向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航空地面设备维修、通用航空器维修等专业均开设了电子技术课程,每学年授课学生高达 3000 余人次,是全院教学覆盖面最广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随着飞机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微电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飞机机电设备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民航非电类专业---尤其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学生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深度和广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行业和专业应用背景的发展,我们对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开设的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了专业特色教育改革,在课时、内容、实践环节设置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尝试,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了调整和充实,通过相关知识的拓展、行业应用案例的植入,充分体现了课程内容的航空及专业应用背景,强化了课程的行业属性。
首先,从民航高职学生的层次来看,学生的主体是高考专科段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积极向上,但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起点较低,对实践教学热情高,动手能力强于理论学习能力,重视职业技能的训练[1]。因此,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在民航高职教学中较难实现,而实践教学较为容易。其次,从行业应用背景来看,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程绪论的讲解中应结合航空应用背景,对飞机上的电气和电子系统及其发展进行适当的介绍,在提升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可以使其对飞机电气和电子系统建立初步的认识。通过对电源系统、机体监测控制和指示系统、飞行数据和驾驶舱语音记录仪、控制器和传感器、地形感知告警系统等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感受到电子技术在航空领域广阔的应用空间。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讲解在飞机事故原因的统计中,排除天气及人为因素,机械故障的占比是最高的,这与飞机采用的传统液压传动技术有很大的关系,由此引出电气传动的概念,并就“多电---全电飞机”等前沿技术展开讨论[2],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
因此,根据民航高职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教学主体的基础和民航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定该门课程的教学应定位于教给学生有用的技能和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相对弱化理论教学体系。确定以工作任务、岗位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专业能力。
在分析了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对电子技术课程要求的基础上,确定了该专业的电子技术课程由两部分组成:模拟电子技术以及数字电子技术。其中模拟电子技术42学时,数字电子技术42学时,实验课12学时。课程内容体系设置方面,在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尽量将一些电子技术新理论、新技术介绍给学生[3]。课程内容的处理上以讲授集成电路组成的应用电路为主,同时增加数字电路部分和实验课的内容。在淡化数字逻辑部件内部结构的前提下,重视数字电路外部逻辑功能的分析,并加强CMOS电路和中、大型集成电路的内容。教学过程中结合飞机机电设备维修实例对典型应用电路进行分析,布置一些实际飞机机电设备应用电路设计的作业题。在实验课程内容设置中,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基本技能与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减少分立元件电路部分,增加集成电路应用的比重;减少验证性实验部分,增加设计调试类综合性实验。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具体的做法如下:在模拟电子技术部分的教学过程中,1、以分立元件电路为基础,集成电路为主导,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在简单介绍内部机理的基础上,重点强调各器件的特性曲线和电气参数,为学生今后能够正确选用各类电子元器件打下基础;2、重点介绍各种集成电路元器件的特性,如集成运算放大器、集成比较器、集成功放、集成稳压器等,详细介绍由集成电路器件组成的应用电路;3、负反馈放大电路以分析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负反馈放大电路为主;4、振荡电路中主要讲解以集成运放组成的正弦振荡电路和非正弦振荡电路。在数字电子技术部分的教学过程中,1、以逻辑代数和数字电路知识为基础,数字逻辑电路的分析为主导;2、重点讲授典型逻辑门(TTL门和MOS门);3、组合逻辑电路介绍常用的组合集成电路器件,并要求学生能逻辑代数为工具进行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4、触发器的原理和外部逻辑特性;5、时序逻辑电路以进行时序电路外部逻辑功能的分析为主,介绍常用的集成电路器件,并分析由以上器件组成的时序逻辑电路,加强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内容,并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6、定时器电路、数/模、模/数转换电路讲解典型应用电路,简单介绍存储器与可编程逻辑器件内容。
在实验课程教学方面以能力培养为主,扩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作为学生课内外的一项主要作业内容,在实验内容设置上注意其应用性、综合性及趣味性的结合,使学生通过实验环节对课程内容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学、实践的一体化。在实验课的具体实施中采用新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箱让学生自己设计、搭接以及实现电路,主要包括智能交通控制器的制作、音频放大器的制作、电子钟的制作以及电子密码锁的制作等。这些实验项目将教学内容与电子设计、制作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增加了实验课的趣味性和灵活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设计创造力得以充分地展示和发挥。
在教学手段上,利用教室及实验室的现代化教学设备,通过观看视频、CAI课件,使用多功能投影仪等进行教学;同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精品课程的建设,开设电子技术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一个范围更广、内容更活泼的第二课堂。在教学质量和效果上,以上教学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高职教育必然与行业相关联,必然与岗位相关联,从岗位能力入手,重构课程知识体系,将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行业技能的训练项目,以此来开展教学,使民航高职培养的人才切合实际,能满足行业需求。在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将课程内容与航空业应用背景有机地结合,在拓展学生专业视野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工程思维能力,增强其对课程的专业认知,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改革既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趋势。
[1] 汪诚强.高职教学模式及课程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3).
[2] 严仰光,谢少军.民航飞机供电系统[M].北京: 航空工业出版社,1995.
[3] 邹道生.模拟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08(15)
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两段式”,即前三个学期开设大学英语基础课,第四个学期某些专业开设专业英语课,这种教学模式已不适应高职办学规律的要求,无法突出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无法体现解放思想,突破传统办学的思维。为此,本院应用外语系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改革,在通过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尝试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实行分模块教学,即第一个学期开始就以专业为模块进行英语教学。这里主要对电子信息模块即电子专业的英语教学方案进行探讨,以论证英语分模块教学的可行性。
“模块”来源于英语中的module和modular两词。module是名词,原意为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标准砌块,如尺寸一律的砖块。modular为形容词,通常译为“模块化的”、“模块的”,意思是一个完整的程序由若干个独立并可以分解的“组件”(模块)组成。
模块是计算机中的词汇,计算机字典中解释为“能与其他部件一起使用的组装功能硬件”或“程序的一部分,能执行某一特定功能”,即模块既与计算机硬件对应,也与其软件对应。模块这个词汇已被广泛迁移,根据其功能的不同或使用环境的不同,分出各种不同的模块,如脑功能模块、课件模块等,把它迁移到教学之中,则成为模块教学。
模块教学是指在一定教育教学理论下构建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有确定功能、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手段的有机融合体的教学模式。模块教学可大可小,大的称为中观模块教学,小的称为子模块教学。一个子教学模块相当于一节课中的一个教学单元,一节课投放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子模块教学,一个中观模块教学可投放在几节课中。它是从职业教育的实际需求出发将内在逻辑联系紧密,对学习方式和要求及教学目标相近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强调能力本位,重视专业差别。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对模块教学内容进行机动灵活的取舍,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从而使模块教学更符合高职院校各个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更符合市场需求和课程衔接的规律。
虽然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在不断地改革,并提倡双语教学,但是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仍然缺乏衔接,直接过渡导致学生基础不牢,难以消化。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模块教学,从第一学期起就实行分模块教学,根据模块需求教授基本的基础英语,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打下基础。但是如何实施分模块教学却是我们所面临的难题,在此,我们以电子模块的英语教学为例,提出几点构想。
高职电子专业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电子应用技术型人才,具备较扎实的电子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有一定的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思维活跃、工程应用能力较强,能从事电子产品及设备的制造、安装调试、维修和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的产品开发能力。其就业岗位主要面向社会各电子企业单位的电子产品、设备的安装、调试、销售、维护等工作岗位;从事电子项目开发等工作。为了满足企业对上述岗位的资质需求,要求职教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s)、能力(Ability)和素质(Other Characteristics)达到与企业的需求基本一致,所以电子模块的英语教学就必须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本位,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也就是将上述岗位所应具备的英语能力和素质培养作为教学目标。模块教学方案的制定必须以其为依据,在观念、定位和途径上有新的突破。
模块教学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与传统的教学的课程模式有很大的区别,不以学科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从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来组织教学内容,强调能力本位和知识的“必需、够用”。
根据高职高专电子专业就业岗位所需的英语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将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即根据就业岗位对英语口头的和书面的需求,每一岗位确定好不同情景进行任务教学,我们做了如下构想:
第一模块针对从事通讯系统和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安装工作的岗位。可以设置产品设计、生产情况汇报、产品安装等情景,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介绍产品设计、介绍生产流程、介绍产品的安装顺序等,与此同时,要能看懂产品设计报告、用英文填写生产情况报表、填写保修卡等。
第二模块针对售后服务工作的岗位。设计出客户接待、产品保障排除等情景,让学生用英语询问客户遇到的问题、向顾客介绍常见产品故障排除方法等,并能用英语简单记载客户产品故障等。
第三模块针对电器产品营销工作岗位。我们可以设计公司介绍、产品介绍、业务洽谈等情景,让学生用英语简单介绍公司基本情况、向顾客推荐产品、进行价格等业务洽谈,同时,学生还要能用英文撰写公司简介、产品介绍、审定与签订合同。
目前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基础教学使用的教材很多,但是这些教材都注重的是基础教学,有的内容太陈旧,与现代社会脱节,有的内容过于深奥,篇幅过长,并且基本没有体现出专业特色;而专业英语的教材又太过于专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实施模块教学的时候,就要依据时代的进步、就业岗位对英语不断变化的需求,编写教材。比如说,电子模块英语教材的编写也应以情景和任务交际为依托,词汇、文章等都要体现专业特点,但又不能太过专业,要区别于专业英语教材,应以电子专业一些常见的语法现象和构词法为基本知识,逐步增加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使学生能根据岗位情景进行简单的专业英语方面的交流。
之所以说模块教学机动灵活,不单单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在学生更关注的成绩考核方面也有表现。因为我们根据岗位情景设置任务,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英语学习,这样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就有很多进行实际操练的机会。教师可以以小组进行任务分配,并对每组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记入期末成绩。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小组协调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可以全面考核学生的能力。而不再是一次考试决定学生的水平,可以做到更加公平、公正。
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课程开设矛盾愈演愈烈,也产生了一些“去除公共英语,各专业只开设专业英语”的言论。公共英语到底何去何从,只单纯地用专业英语教学取代整个英语教学是否合适?笔者尝试以根基础观理论为基础,重构了高职英语课程结构,开发了典型的项目教学情境,将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课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类是基于建筑学的静态基础观,它要求事先将基础都打好,而且打好后就不再变化。我们传统的英语课程结构就是这样先打基础再学专业,好比“起高楼”,但如果学生基础学得太差,楼房就“起”不高。
第二类是基于生物学的动态基础观,即“根基础观”,它认为基础不是事先完全打好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基础的形成是个生成的过程,是个发展的过程。“根基础观”是动态基础观,它的核心内涵就在于认为基础是动态发展变化的,因此,学习可以不必把所有的基础都打好后再接触专业内容,而是一边打基础一边接触专业,其基础的形成伴随专业的成长。基于根基础观的英语课程结构更贴合高职院校实际,更适合高职学生进行英语学习。
图2所示的基于“根基础观”的英语课程结构,它不再按传统的做法先打基础再学专业(如图1),而是在学生进校后就让其接触到专业英语内容,最初是以基础英语为主,以专业英语为辅,随着时间的变化再逐步动态调整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的比例。同时,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也不是互相独立的两个课程,而是利用与专业相关的生活和工作情境如日常交流、外宾接待、求职、产品介绍、典型设备英文说明识读等,将公共英语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有机地整合为一体,最终建立起为专业系部服务的职教英语公共教学平台。
依据根基础观理论,笔者经过反复的研讨和实践,从电类专业入手,将公共英语课程与电类专业英语课程有机地整合为一个整体,选取12个情境项目作为公共英语与电类专业英语的整合课程内容。这些情境包括日常交流、交友聚会、购物、用餐、旅游出行、银行业务办理、住宿、就医、求职、外宾接待、产品介绍、设备说明识读,涵盖学习、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学习生活的项目,如日常交流、住宿、旅游等可作为各专业通用项目,外宾接待、产品介绍、设备说明识读等项目则是电类专业的专有项目。
以上12个项目都源于学习、生活、工作的日常情境,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每个项目都划分了听、说、读、写、译五个教学活动模块,以项目Introduction & Greetings为例,项目目标是要求学生能掌握人们介绍和问候时的日常用语,能完成基本日常交流。知识包括:①听说:问候与介绍的常用句型和表达。②阅读:词汇、“no matter”句型结构。③翻译:单词和短语的运用。其主要训练方式手段有:①学生分组或分角色练习对话。②学生的发音及语调练习。③对不同国家人们介绍和问候的习俗作简要介绍。通过学习,学生最终能掌握并灵活运用有关介绍和问候的常用表达方式进行日常交流。
课程的项目考核评价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组成。平时考核包括学生出勤、纪律、团队合作、责任心、文字与语言表达等。期末考核采用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口试方面,教师根据各个口语模块自拟考题,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口语考核;笔试方面,教师对各单元的关键知识技能点进行综合考核。
基于根基础观的高职英语课程设计开发是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改革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新途径。与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的开发,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钻研精神,也进一步将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有机融合为一体。笔者在公共英语与电类专业英语的整合上进行了相关研究与实践,效果显著,但公共英语与其他专业类英语的整合以及相应情境开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徐小贞.高职英语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 届鄂尔多斯国际煤炭及能源工业博览会
下一篇: Maestria
Copyright © 2020-2023 开云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011514号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舞阳路51-2号1号楼322室 电话:18661964567 邮箱:admin@xiaohaizhineng.com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