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各地海关陆续公布了2023年外贸进出口情况,以人民币计,进出口规模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山东、福建、四川、河南以及安徽。广东作为我国外贸第一大省,2023年进出口总值为83040.7亿元,超8万亿元,排名第一。江苏52493.8亿元,超5万亿元;浙江、上海超4万亿元,分别为48998.0亿元和42121.6亿元;北京36466.3亿元,山东32642.6亿元,超3万亿元。
从同比增速来看,17个省份实现同比正增长,均跑赢0.2%的“全国线”,增速前十名省份均位于中西部地区。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出口机电产品3.56万亿元,同比增长0.9%,占出口总值的65.4%。
其中,深圳依然是广东外贸的主力。深圳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市进出口3.87万亿元,增长5.9%,规模创历史新高,占广东省进出口总值的46.6%,较2022年提升2.4个百分点,较2021年提升3.7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外贸增长2.6个百分点。
深圳“愈战愈勇”的杀手锏,在于其最具优势的出口。截至2023年,深圳已连续31年外贸出口额居于全国首位,并且自2022年超过2万亿规模后,2023年再大增12.5%,逼近2.5万亿关口。在全国出口增速仅为0.6%的情况下,深圳出口为何能再创佳绩?
作为深圳出口的首要门类,机电产品的优势仍旧稳固。据深圳海关数据,2023年,深圳机电产品出口1.78万亿元,增长6.7%,占同期深圳出口总值的72.6%。而在细分品类中,无论是深圳过去一直占优的传统电子产品,还是近几年全国均大力发展的“新三样”,都出现高速增长势头。其中,机电产品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出口动力强劲,合计出口887.6亿元,增长33.9%。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广东出口占全国较高比重,尤其以“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为代表,为全国稳外贸做出贡献。纵观2023年,广东的外贸呈现两个替代的趋势,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被东南亚国家替代,二是高技术产业替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广东高技术产业的替代力量将在2024年保持更加迅猛的增长势头,科技创新的投入也将逐渐转化为出口的优势。
开云真人
安徽省的外贸表现同样受益于机电产品出口的增长。安徽省进出口总量在2022年增速8.9%的基础之上,2023年增速仍达到7.8%,进出口总量突破8000亿元大关,并首次跃升全国前十。其中,安徽省出口汽车72.92万辆,增长89.8%,居全国第二位。具体来看,奇瑞汽车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连续21年稳居全国第一,江汽中高端轻卡出口稳居全国第一。
从近期各地两会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成为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一带一路”、RCEP等市场开拓,稳定和扩大机电产品、“新三样”等优势产品出口。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要培强做大外贸新动能,大力拓展新市场,叫响“好品山东 鲁贸全球”品牌,组织境外展会260场左右。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新闻发言人高士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23年外部形势复杂严峻,但机电外贸韧性十足,总结归纳就是“结构分化抵风险,量稳质升显韧性”,传统产业和附加值低的环节“走出去”、“产业转移”和“新三样”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行业“产业升级”并存,这是复杂的全球经贸形势和产业发展内在规律共同促成的阶段性体现。预计2024年我国机电出口表现将好于2023年,主要是因为行业企业去库存接近尾声,疫情对供应链的扰动逐步淡化,供需波动将逐步回归正常。2024年,全球机电行业去库存进入尾声,补库存对机电出口的支撑作用将强于2023年,支撑2024年机电出口的同比增长。
江苏与浙江的“对决”亦值得关注。从进出口总量上看,江苏与浙江依然保持着第二、三名的位次,总额分别为52493.8亿元和48998.0亿元。但在出口方面,浙江实现对江苏的反超,出口总值分别为浙江35665.5亿元和江苏33719.1亿元。
而在此前的多年,江苏外贸出口额一直领先于浙江。2022年,江苏出口3.48万亿元,增长7.5%;浙江出口3.43万亿元,增长14%。两省的出口额也有500亿元左右的差距。
2023年,浙江充分展现了民营外贸大省的特质,民营企业起到了“压舱石”作用。数据显示,浙江省有实绩进出口民营企业数首次突破十万家,出口民营企业数居全国首位。在主要出口产品中,浙江省自主品牌产品出口5704.9亿元,占出口总值比重达16.0%,已连续5年提升。
另外,近年来突飞猛进的跨境电商,也为浙江外贸转型升级助力。以义乌外贸为例,目前义乌全市经登记注册的电商主体超60万户,其中40%以上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亚马逊、速卖通、Shopee、Lazada等跨境电商平台纷纷落地义乌。数据显示,2023年义乌跨境电商实现交易额1211.6亿元,同比增长11.8%,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166.0亿元,同比增长93.0%。
同样发展迅速的还有杭州,截至2023年,杭州规模2000万元以上跨境电商品牌企业达832家,跨境电商企业注册商标数4371个,跨境电商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46家。
不少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了跨境电商,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建设,力争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突破万亿元。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实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加快发展海外仓、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跨境电商出口。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商务首席专家李鸣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需求收缩已成为全球经济面临的共同挑战,跨境电商作为数字经济在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业态,其出现和发展适应了贸易小额化、灵活化的发展需求,更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同时极大降低了国际贸易的门槛,让更多的中小微主体可以通过跨境电商寻找商机、拓展市场、销售产品、创立品牌,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活力。浙江电商发展最早,电商生态相对完善,创新非常活跃,领先人才聚集度和产业聚集度都非常高。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1月26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将在2024年出台《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发展的若干措施》、《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指南》等一系列支持举措。同时,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转型跨境电商,支持头部企业带动上下游供应链协同发展,依托各地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孵化更多初创企业,支持跨境电商综试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的国际交流。
展望2024年,经济大省对于外贸的增速预期较为保守,江苏提出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正增长,上海提出着力巩固外资外贸基本盘,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广东提出进出口总额增长1%的目标。相比之下,中西部省份则设置了更为快速的增长目标,广西提出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以上,湖南提出增长6%以上,安徽省提出增长9%左右,陕西提出增长8%。
白明表示,与广东、江苏等外贸大省相比,中西部省份增速较快,但外贸体量相对较小。近年来,我国成功建设了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有效发挥了重要辐射带动作用。而且在RCEP、共建“一带一路”等相关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激发中西部的出口潜力。
1月24日发布的《西部陆海新通—西部城市的重大发展机遇白皮书》指出,在西部陆海新通道规划下,四川、广西、重庆的对外贸易规模位居前列,四川和重庆是中西部地区中较早进行产业引进和布局的省市,尤其是机电、汽车等领域对外贸易规模较大。在交通枢纽能级方面,重庆处于领先地位,因为重庆是中国西部唯一集水陆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在全国交通枢纽布局定位中能级较高,并占据重要位置。
开云真人
另外,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此前对《关于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的意见》进行解读时指出,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加工贸易规模和占比也有所下降,尽管如此,并不意味着加工贸易作用减小了,加工贸易目前仍是拉动中西部、东北地区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对稳外贸稳外资、稳住产业链供应链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白明表示,加工贸易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低附加值的,但并不意味着加工贸易已经不重要了,而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加工贸易。一方面,中西部省份需要加快优化营商环境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加工贸易集群和产业生态,另一方面,无论是哪个省份都要着力将重点转向高端的加工贸易,抬升微笑曲线的中间部分,让其扁平化,从而提高加工贸易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