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气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哈电国际”)成立40周年座谈会在哈尔滨召开。作为中国大型电力工程总承包和机电成套设备出口的龙头企业,哈电国际40年创业发展史册,也是中国电力“闯世界”的重要篇章。
40年来,哈电国际累计执行境外大型项目64个,总合同额超过191亿美元,出口创汇超过50亿美元。挺进世界高端电站工程总承包领域的发展足迹,遍布亚洲、非洲、南美、欧洲、中东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装机容量超过5000万千瓦。
回溯1983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势不可挡,哈尔滨电站设备成套公司(以下简称“哈成套”)在时代发展的召唤下应运而生,作为哈电国际的“前身”勇立潮头。同年,中国第一次以国际竞标的方式取得巴基斯坦古杜电站4号机建设工程项目,刚刚成立的哈成套担此重任。
时任哈成套副总经理齐津梁既是管理者、建设者,也是见证者,亲身经历了这段艰辛而又荣光的创业历程。从采购设备,到设计、建造、验收等各个阶段,关关难过关关过。令他最难忘的是,古杜电站位于印度河畔、沙漠边缘,日照下气温接近60℃,被称作“火焰山”上的电站。他回忆说:“为了如期完工,建设者每天在高温中作业10几个小时,连续一个半月才能休息一次。以员李彩霞同志为代表的10多名女电焊工,顶着烈日在近40米高的钢架上作业。”
1986年4月,中巴双方共同见证古杜电站4号机完工典礼。如今,已经86岁的齐津梁回忆那一刻满含热泪:“当时掌声雷动,所有员工都非常激动。古杜电站是中国电力在世界舞台的首次亮相。1983年至1992年,哈电国际先后承接了巴基斯坦、菲律宾、越南等多国电站项目,十年开疆奠定了未来发展的根基。”
手握时光之笔,一代代哈电国际人书写并珍藏历史。作为中国“走出去”主力军中的一员,哈电国际从一开始仅有十几名党员的基层组织,发展壮大成为覆盖17个直属党组织、250余名党员的基层党委,企业的红色基因更加纯正鲜亮。
1993年至2002年,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为哈电国际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和全新的挑战。如何将挑战变为机遇?作为哈电国际市场开发部副总经理,高飞分析说:“不同时期、不同项目的市场开发难点不同,中国企业承建海外电站项目,存在国际标准不同、法律法规差异、劳工准入要求等难点。为了让国际化道路越走越宽,我们以海外商务代表处为触角,搜集筛选信息、分析市场情况、了解业主需求、做出恰当方案。”
“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高飞用八个字总结市场开发经验。他说:“这十年,我们通过与国际知名公司合作,开云真人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标杆项目。其中,巴基斯坦乌奇联合循环电站IPP项目开创了中国企业与国际知名公司强强联合的先河,越南高岸2X50MW火电项目实现了中国首个循环流化床锅炉出口。”
开疆拓土的步伐迈进非洲,苏丹是世界上极度缺电的国家之一,当时一天最多能停二、三十次电,夜晚更是一片漆黑。2001年,哈电国际成为进入非洲市场的第一家中国公司,开发并承建了苏丹吉利2×206B联合循环电站项目,敲开了中国大型机电设备出口进入非洲电力市场的大门。
工程破土动工时,现场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高飞自豪地说:“在我们心中,每一个项目都与中国的荣誉紧密相连,一代代哈电人秉承‘许党报国、改革创新、精益求精、勇攀高峰、无私奉献’的哈电精神,在海外展示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
2003年,吉利2×206B联合循环电站项目竣工,极大改善了苏丹电力供应情况,当地百姓自那时起有了夜生活,他们将哈电国际誉为“光明使者”。在非洲大地树立的品牌丰碑,推动哈电国际在同年承揽了苏丹麦罗维输变电项目,这是当时中国企业在海外建设的线路最长、电压等级最高、合同金额最大的输变电工程项目。
2003年到2012年期间,哈电国际抓住了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窗口期,海外业务进入快速发展的时代,分别在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承接了滨佳胜、锦普、满汉、喜莱雅、都利、百通等多个大型联合循环、燃煤EPC和BTG项目,为后续公司在南亚、东南亚等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日益完善的管理体系。“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国际市场需求,哈电国际开展了事业部组织机构改革。从原有的项目部管理模式调整为事业部管理模式,明确了公司、事业部、项目部的三层组织架构。在这种模式下,项目管理的专业人才和相关知识得到了积累和传承,进一步了增强公司同时执行和管理多个大型项目的能力。”哈电国际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马立新介绍。
2011年,哈电国际运营管理部正式成立。马立新自2002年入职,是这十年公司发展的见证者。他说:“这是我职业生涯转型的十年,每一次角色、职责的转变,开云真人都是边学、边干、边成长的过程;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一脉相承,这也是哈电国际转型升级发展的十年。”
2013年金秋时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赋予了改革开放新的时代内涵,引领中国对外开放的脚步更加快捷稳健。十年来,“一带一路”发展成为各方共商共建共享的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作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者,哈电国际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共建国家带去先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国际合作的“朋友圈”不断扩大,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发展进程不断增速,参与全球经贸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
十年来,哈电国际共签署各类型工程总承包项目和服务项目合同额总计约1495亿元人民币,其中海外项目合同额约1421亿元人民币,占总合同额95%。截至目前,哈电国际共9次入选“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百强榜单,已成长为中国大型发电设备自营出口和电站工程总承包的骨干企业、世界重要的国际承包商之一。
“迪拜哈斯彦清洁燃煤电站海外绿色建设形象案例”荣获“2018国企海外形象建设十大优秀案例”。作为丝路基金在中东的首单投资,哈斯彦即将在2023年第四季度全面投入商业运行,成为中东首个清洁燃煤电站。
秉持“建一个项目、树一座丰碑”的业绩理念,哈电国际先后承建了多个国际领先的大型EPC项目,包括世界首台H级燃机项目——巴基斯坦必凯1180MW联合循环电站项目,越南锦普项目荣获“越南电力发展贡献奖”,土耳其泽塔斯项目获得“土耳其火电类最佳EPC承包商奖”,蒙古额尔登特项目取得“蒙古国国家优质项目”等。
在哈电国际工作22年的马立新感慨万千,他说:“企业赋予了信任和荣誉,让我们不敢有任何懈怠。我有幸见证了哈电国际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目前正值组织机构改革、能源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希望公司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继续砥砺前行、前景无限广阔,真正地主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站在全新起点,展望未来十年,哈电国际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超表示:“当前,我们以‘优结构、增利润、稳规模’的发展导向,根据企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市场形势不断调整战略目标和发展定位。在公司成立50年之际,要基本具备国际项目投资管理的业务水平和资本实力,逐步放手做大投资业务,建立创造持久稳定收益的良性发展循环,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型项目管理企业。”(范乐乐王立强)
相比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同为清洁能源的光热发电电力输出更加稳定,且兼具调峰储能功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具备独特作用。
美国和法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可揭示量子计算机出错位置的新方法,将识别量子计算错误的能力提升了10倍。近30年来,物理学家一直在不断改进量子比特性能,使其不那么脆弱也不容易出错,但无论怎样,有些错误不可避免。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秋粮收获近六成。“秋收时,通过与附近区县签订互助合作协议,协调履带式收割机300余台套,确保了秋粮丰产丰收,扛稳了粮食主产区的生产重任。
坚持生态和生产、治理和利用、短期与长期相结合,坚持“以种适地”和“以地适种”相结合
陈俊亮团队先后和华为、上海贝尔、东方通信等中外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成立合资企业,切实推动智能网技术在产业化方面的发展。
贝努样本包含了晶体结构中含有水的黏土矿物、看起来像盐和胡椒的明亮或黑暗尘粒,以及可能在行星进化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富硫矿物。
将承担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测VLBI测定轨任务,并促进我国射电天文科学观测研究发展。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必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惟其如此,才能激励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在推进新能源开发建设上,内蒙古加快实施新能源倍增行动,通过加大新能源外送和本地消纳,快速提升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通过新能源开发建设和装备制造业“双轮驱动”,外送和本地消纳多措并举,全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强劲足。
秋高气爽,微风拂过,葱茏的苇草随风摇曳;粼粼波光上,片片浮萍被阳光笼罩着缕缕金黄;不远处,几只白色身影掠过水面,为这片静谧增添了灵动的气息……
9月27日,顺利完成北冰洋各项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缓缓靠泊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圆满结束。
高品质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追求的高品质生活的基本内容。加强高品质生态环境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牵头建设的长白山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11日正式启动。
我们创新性地提出建造中心定标塔,从而实现精细的一致性控制,保证了射电镜头足够光滑,能够很好地成像
把科学的种子播撒在街道社区、田垄阡陌,播撒在戈壁草原、偏远山区,点燃人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热情。
今天,“科普之翼”越来越有力,但也应看到,与科技创新的需求相比,科普工作仍有提升空间。不久前,“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再次燃起孩子们对太空、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向往,彰显了高质量科普的重要意义。
当前,坚持“四个面向”,强化我国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全面提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得尤为迫切。
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战略谋划,完善思路举措,我国数实深度融合一定能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办法》规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是本单位科技伦理审查管理的责任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