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真人「中国」官方网站

深圳“20+8”产业报告之精密仪器|开云真人

服务热线

18661964567
网站导航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圳“20+8”产业报告之精密仪器

时间:2024-08-17 09:44:03 点击次数:

  近年来,精密仪器设备行业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深圳市将其列入“20+8”产业集群,广东省将其纳入“双十”产业集群,北京、浙江、江苏、山东等十几个省市也都相继发布了支持精密仪器设备发展举措,在政策东风助力下,国内精密仪器设备行业即将迎来春天。

  精密仪器是仪器仪表的最为重要的分支,是指用以产生、测量精密量的设备和装置,包括对精密量的观察、监视、测定、验证、记录、传输、变换、显示、分析处理与控制。精密仪器广泛应用于科研、国防、工业制造、环保及人民生活等领域。

  高水平的精密仪器研发与制造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研究和整体工业领先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先进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突破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需基础。

  按照测量对象的不同,精密仪器可以划分为几何量精密仪器、热工量精密仪器、机械量精密仪器、时间频率精密仪器、电磁精密仪器、无线电精密仪器、光学与声学精密仪器、电离辐密仪器等。

  从仪器仪表行业来看,根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数据,中国仪器仪表制造业企业数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2020年中国仪器仪表制造业企业数量达4906个,开云真人 2021年仪器仪表制造业企业数量约5400家,增幅达10%。

  同样,仪器仪表行业规模近年来虽有所起伏,但总体上一直保持比较好的增长态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仪器仪表行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据统计,2021年我国仪器仪表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9101.4亿元,同比增长18.82%。2022年1-11月仪器仪表制造企业营业收入8549.1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利润总额891.9亿元,同比增长3.3%。

  不过国内精密仪器行业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我国精密仪器检测技术和仪器研发生产都处在起步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同时也就意味着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据中研网统计,2018年中国精密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大约为4937亿元,2019年中国精密仪器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5664亿元,同比增长大约14.7%。

  2020年至2021年,新冠疫情的反复对经济活动和科研活动都带来一定的冲击,原材料供应和企业生产等或多或少都受影响,因此我们预计,国内精密仪器行业市场规模仍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会有所放缓,预计2021年精密仪器行业规模约6500亿,同比增长在8%左右。

  进入“十四五”时期,国家政策进一步倾斜,重点支持精密仪器行业发展,加之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端制造业发展,以及疫情结束后的经济复苏,都会对精密仪器行业带来更多的需求,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未来几年精密仪器行业增速会出现明显回升,我们预计每年将保持10%-15%的增速,到2025年行业规模将突破10000亿元。

  2020年9月,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培育精密仪器设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中提到,广东省精密仪器设备产业已经初步构建产品门类品种比较齐全、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研发应用能力、以民营企业为主力军的产业体系,并且在示波器、监护仪、血细胞分析仪、功率分析仪、基因测序仪、质谱仪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技术水平。

  广东省精密仪器设备产业规模位居国内前列,并且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为主的产业布局。2019年全省精密仪器设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323.99亿元,出货值达429.17亿元,专利授权量约53万件,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上市公司近20家。

  《广东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广东省精密仪器设备产业将通过突破技术短板、完善产业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精密仪器设备产业创新、研发和生产基地,基本建成产业结构布局合理、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具有核心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现代化产业集群。

  到2025年,广东省精密仪器设备产业规模达到约3000亿元,其中: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行业预计约500亿元、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行业预计约700亿元、科学测试分析仪器行业预计约500亿元、人体诊疗仪器行业预计约700亿元、各类专用检测与测量仪器行业预计约500亿元。

  作为广东省精密仪器设备产业核心阵地的深圳,在2022年6月,也发布了《深圳市培育发展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成为继北京之后,又一官宣培育发展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的城市。

  作为深圳“20+8”产业集群之一,深圳市的精密仪器设备产业已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和产品竞争力,据统计,2021年深圳市精密仪器设备产业增加值达到128亿元,而在产业链方面,深圳企业在产业链中下游的表现较为突出;

  在数字多用表、电子测量仪器、电能表等细分领域集聚了一批重点企业,高速高精点位操作技术、厘米级型谱化移动测量装备等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建成深圳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载体。代表企业有华盛昌、中图仪器、浩宁达仪表、科陆电子、拓邦股份、迈瑞医疗、华大智造、鼎阳科技、中科飞测等。

  但总体来看,深圳市精密仪器设备产业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产品和产业专利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高端领域尚待开拓;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和关键零部件短板有待补齐;自主品牌效应不强,部分企业以代工为主,产业链价值有限;相关人才缺乏等。

  《深圳行动计划》的推出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推动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发展稳步高质量发展的,并提出了四大目标,到2025年,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深圳市精密仪器设备产业增加值将达到200亿元,其中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增加值达到百亿级规模;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10家以上;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培育3-5家细分领域骨干企业,新增1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企业;质量品牌显著提升,中高端产品市占率显著提升,主导或参与制定一批国际、国家标准,企业品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从产业链来看,上游和中游是产业核心,精密仪器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原材料、核心元器件、生产加工设备等,其中传感器、控制器等核心元器件的设计、研制占据了产业链三成的价值比重,而这一领域技术壁垒和市场集中度都比较高。

  中游则主要是精密仪器研发制造生产企业,而其中仪器设计、研制以及品牌运作等是关键环节,而组装制造的产业链价值相对有限,可能不到一成。下游是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科研、工业、汽车、医药制造、国防、先进制造等,精密仪器与下游联系紧密,目前与热门领域相关的精密仪器受到的市场和资本的关注度更高。

  我国精密仪器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仍然较大,行业面临的痛点仍然较多,除了以上供应链尚未形成规模化外,还有研究基础薄弱、行业未形成合力,国内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够等问题。

  具体来看,一是研究基础薄弱方面,基础研究本来就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工作,过去重视程度不够高,相应的基础研究经费也长期处在较低水平,2020年我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占总研发投入的比重分别为6.0% 和11.3%,两者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相应比例比国内高了近10个百分点。

  而精密仪器本身相较于其他领域就是基础,它的基础研究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底子薄的特点更为突出。并且在现有以论文、科研项目为主体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下,“鼓捣仪器”并不被当做科研主业,投身于此的科研人员不会太多,开云真人以此为业的人相对更少。

  二是行业未形成合力方面。精密仪器是一个多学科知识高度交叉和各种高新技术高度密集的先进领域,涉及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光学、自动控制和计算机技术等多个学科。从原理的创新,到技术突破,再到产业化应用,不仅需要长期的积累,也需要对各方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

  就像前文提到的,国内规模以上仪器仪表制造企业5400余家,开设仪器类专业的高校200余所,并且各大国立科研机构也有众多仪器装备相关研究单元,总体来讲,行业是有一定的基础的,但产学研一体化,形成合力的道路还很长,各主体之间基本各自为战,合作较少,企业间更是无序竞争、低端重复多、高端专注少。

  三是国内仪器竞争力不足方面。对于国产仪器,尤其是高端仪器,用户的采购率不高、采购意愿不强,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国内仪器起步晚,其综合性能指标普遍弱于进口仪器,可靠性也相对较差,购置成本虽然占优,但从长期使用成本和效益最大化的角度来看,技术成熟、可靠性更高的国外仪器更受用户青睐。

  另一方面则是科研方面,可能存在研究成果不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风险,基本形成了“路径依赖”。另外则是科研机构采购符合要求的进口科学仪器可以直接免税,而采购国产仪器装备时则需要执行繁琐的退税手续,进一步影响了用户采购国产仪器的积极性。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副司长高静海曾感叹,质检系统相对高端的实验室去90% 以上的检验检测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另外,国家市监局曾经做过调查,在31个省级生态环境检测机构中,87%的仪器来自国外。

  虽然中低端仪器的国产化率已达到一定水平,但国产仪器高端化发展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迭代,而贴近市场这一过程需要与用户不断沟通和打磨,但国产仪器市场无先发优势,市场占有率也不高,很难获得用户实际应用情况的反馈,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

  正如前文所述,精密仪器设备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多、政策支持力度和国产替代空间大,是真正的“长坡厚雪”赛道,但从近五年投融动态来看,精密仪器设备领域资本关注度并不算高,较电子、医药、新能源、消费等热门领域的差距仍然非常明显。

  根据来觅数据,2018-2022年,精密仪器设备领域每年投融事件数量相对稳定,基本在40起左右,并不突出;而融资金额方面,从2018年的12.7亿增长至2019年95亿的顶峰(主要受华大智造10亿美元B轮融资的影响),随后两年有所下降,2022年融资规模大54.1亿,除去2019年极值事件的影响,融资金额还是呈现较明显的增长态势,并且近两年亿元以上融资事件数量也在增加。总体来看,资本关注度虽有所提高,但融资事件数量和融资金额仍相对较小。

  精密仪器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河南、安徽、川渝等地区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近五年投融事件地域分布基本也是如此,前五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北京、浙江和上海,其中广东省投融事件最多,达44起,融资规模也是最大,有135.2亿元。

  从城市分布来看,近两年精密仪器设备领域投融事件前五城市分别是深圳、北京、杭州、苏州和上海,其中深圳融资事件数量和融资规模都排在首位。

  从融资轮次来看,近两年融资事件数量主要集中在天使轮、A轮和B轮,三者合计占比达68%,但融资金额主要集中在B轮、C轮和D轮,三者合计占比达64%;总的来看,精密仪器设备领域投早投小的特点并不突出,并不像其他风口领域,投资轮次主要集中在B轮以前,而是相对靠后。

  从投资机构来看,近五年有322家机构参与精密仪器设备领域投资,投资次数排名前十的机构分别是毅达资本、启明创投、松禾资本、浙大联创投资、创新工场、同创伟业、华盖资本、IDG资本、基石资本、北极光创投。

  2022年,精密仪器设备领域亿元及以上融资事件13起,主要集中在科学仪器、基因测序仪以及激光雷达等细分领域,而这些领域直接或间接与新能源汽车、医药健康、合成生物学等热门领域关联。

  总体来看,精密仪器设备领域投融动态表现一般,资本关注度也更多集中在几大热门领域所关联或覆盖的精密仪器设备,而随着精密仪器行业对于国家战略和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2021年以来,国家发布的系列重大政策中不少都能看到精密仪器、科学仪器的身影,精密仪器行业发展前景是可期的,但由于行业自身特点和痛点,接下来的发展、突破之路还需更多政策性基金引导和更多社会资本支持。

  一是技术发展方面,随着新材料、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光电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等的快速发展,精密仪器设备通过多技术融合,未来将朝智能化、集成化、微型化、网络化、软件化等方向发展,功能更加齐全、可靠性更高、数据处理更大更快、结果展示更加丰富,仪器价格更低。

  二是国产替代趋势明显,虽然中低端仪器的国产化率已达到一定水平,但高端国产仪器渗透率还非常低,尤其是科学仪器九成来自进口,依赖性较强。根据SDI数据,2020年全球实验室分析仪器市场规模为637.5亿美元,其中国内市场规模约98亿美元,近五年平均增速16%,由此可见国产替代的空间确实很大。精密仪器也是“卡脖子”领域,国产替代是大势所趋,也是势在必行,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这一进程也必将加速。

  三是更多资本助力行业发展,进入“十四五”时期,国家对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重视程度更高,政策进一步向行业倾斜,并从资金、发展环境等多维度提供支持,行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或将迎来风口,未来更多资本将涌入,助力行业“高端化”发展,目前国产基因测序仪领域就是很好的范例。

  1. 韩凤芹, 陈亚平. 我国科研仪器进口依赖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opyright © 2020-2023 开云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011514号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舞阳路51-2号1号楼322室 电话:18661964567 邮箱:admin@xiaohaizhineng.com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