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真人「中国」官方网站

聚光科技2023年半年度开云真人董事会经营评述|开云真人

服务热线

18661964567
网站导航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聚光科技2023年半年度开云真人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2023-09-20 21:27:19 点击次数:

  聚光科技始终致力于高端分析仪器的研制与产业化。分析仪器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石,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其发展和创新是催生科技创新的重要要素,是现代工业的重要支撑,很大程度上能衡量一个国家的科研和工业发展水平。据不完全统计,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中68.4%的物理学奖、74.6%化学奖和90%的生物医学奖的研究成果是借助各种先进的分析仪器完成的,或直接与新仪器方法或功能发展相关的。2023年2月,习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争取早日实现用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2023年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的重要文章《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指出:“要协同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科学规划布局前瞻引领型、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近些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和促进国产分析仪器产业的发展。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高端分析仪器设备研发制造;《“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中也提出“发展新型体外诊断装备、新型高通量智能精准用药检测装备,攻关先进细胞分析装备,提升多功能集成化检验分析装备”;2023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智能检测技术基本满足用户领域制造工艺需求,核心零部件、专用软件和整机装备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在支持国产仪器应用推广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一〇三号)规定:“对境内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科技创新产品、服务,在功能、质量等指标能够满足政府采购需求的条件下,政府采购应当购买;首次投放市场的,政府采购应当率先购买”,明确了各级政府大力推进采购国产仪器和金融机构全方位支持国产仪器;2022年5月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做好政府采购框架协议采购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也明确支持采购国产仪器,加强对进口产品采购的审核论证。分析仪器行业具有多技术平台对多应用领域的“多对多”业务特点,技术平善、应用领域多样,相互促进,可极大增强市场竞争力。一方面,同一种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细分领域,细分领域应用越多,技术研发的收益越大,例如质谱技术可以用在生态环保、钢铁有色、应急安全、食品药品、生命科学、新能源、半导体等各个行业。另一方面,同一个细分领域需要多种技术的支撑,技术平台和产品越多,销售的效率越高,例如,在半导体领域,涉及到的仪器多达130余种。尽管国内分析仪器产业近十多年呈现出了高速增长,但与美、德、日等仪器产业强国相比,我国分析仪器企业与赛默飞、安捷伦、沃特世等企业仍有较大差距,2022年全球排名前20的分析仪器企业基本被欧、美、日所垄断,尚无一家国内企业上榜,高端质谱、色谱及光谱仪器进口率近90%,部分专业领域的高端产品甚至100%依赖进口,国产替代需求十分迫切。2023年上半年,公司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目标,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公司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坚持管理精细化、业务高质量的经营理念,面对复杂多变的客观形势对公司业务开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中公司坚持以保障现金流为核心,持续强化提高合同质量和营业收入质量、继续强化应收账款回款管理、适度调整分配体系;调整、收缩公司部分业务体系,逐步推动各业务单元的人员优化工作;在停止签订PPP等新合同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差异化控制已签订的此类项目之推进;为集中公司资源,组织专门团队处置剥离部分PPP项目;聚焦科学仪器、生命科学仪器、工业分析仪器等业务;要求各事业部、子公司发挥产品丰富和专业服务的优势,重点投入有重大发展机遇的产品、行业应用,持续做强做大高端分析仪器业务,适当收缩长期布局业务及暂时不能实现盈利的业务,聚焦高端科学仪器等核心仪器业务。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1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0.08%。本报告期,公司实现新签合同总金额约15亿,较上年同期下降约11.76%,其中谱育科技新签合同额约5.3亿,较上年同期下降约11.67%。本报告期内,围绕当前环境监测管理重点工作需求,积极推进环境监测技术创新、装备国产化攻关和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保障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扎实推进“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构建”和“智慧监测创新应用”目标,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贡献力量。统筹考虑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控、污染源监测、噪声监测、新型污染物、碳监测、执法监测等环境管理和科研需求,重点研制了光化学、温室气体、噪声监测、执法监测、新型污染物等领域的新型监测设备,形成了覆盖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源、噪声监测、碳监测评估以及生态监测等“天、地、空”一体的综合监测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公司依托现有的光谱、色谱、质谱等先进技术平台,针对环境空气监测、大气观测与研究、现场应急监测、碳监测、污染源超低排放以及生态监测中关键技术,以客户为中心,以应用需求为导向,率先研制了一批国内独有的高端环境监测设备,实现了高端环境监测设备的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如图2所示),例如:环境空气OVOCs自动监测系统、臭氧生成速率分析仪和HONO分析仪进行了外场综合观测,参与杭州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提升了光化学尤其是活性VOCs的监测能力;消耗臭氧层物质自动监测系统(GC-MS)开展业务化运行,批量装备省级环境监测部门,满足超高灵敏度、超高精度和超高稳定性的ODS物质在线分析需求;质子转移飞行时间质谱仪(PTR-TOF)和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CRDS)实现了稳定交付,打破了国外公司同类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垄断;新型直测法臭氧分析仪、直测法NO2分析仪和直测法NMHC3分析仪、黑炭分析仪,便携式O分析仪等新型环境监测设备推向市场。针对现场监测的“更准确,更灵敏,更快速,更轻便”的新需求,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出了新型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手持式总烃分析仪、便携式NMHC分析仪、新型便携式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一批新产品,已实现批量生产交付。针对水生态监测、水质预警、污染溯源、管控分析等综合性监测需求,公司结合光谱、色谱、质谱和自动化等分析技术、AI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智能测量和分析,深入水生态监测与水质安全保障,推进“三水”融合,为科学管理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解决方案如图4所示)。在新一代小型化水质监测分析仪器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并推出了一系列水质特殊因子在线监测仪表(如水质氰化物、硫化物、挥发酚、铅、镉、铜、锌、铁、锰、镍、余氯等),满足日益多样的X因子检测能力需求;针对地表水中一些含量极低、常规监测方法无法达到监测需求的场景,将原子吸收技术、原子荧光光谱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应用到水质现场或在线监测上,满足地表水与饮用水等低浓度特征指标的监测需求;针对土壤和地下水监测网络中有机物和重金属监测,基于质谱技术推出地下水低扰动采样与全项监测系统;针对水生态藻类监测,采用荧光检测技术,推出荧光藻分类自动分析仪(如图5所示),用于水华预警与有害藻类控制;针对水质异味监测,采用机器人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推出全自动水中异味化合物监测系统。同时,针对水务、石化、钢铁、热电等过程水检测需求较大企业,积极布局过程水质在线仪表国产替代与定制化开发,解决智能检测服务工艺过程,助力高质量发展。针对水体介质中违禁药物及其代谢物、抗生素、农残物等有机新污染物的检测,开发了实验室全自动水质LC-MS/MS(SUPEC5220型在线SPE-LC-MS/MS)和现场在线新污染物监测系统(SUPEC5240型现场在线LC-MS/MS)两种设备,结合实验室GC-MS和车载、在线GC-MS形成了新污染物实验室和现场移动、在线等多场景方案,进行了持久性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等应用方法开发,已在示范用户处进行应用验证,可满足新污染物检测要求。碳监测是环境监测领域的热点,围绕固定污染源监测、企业无组织排放监测、城市环境空气监测、便携监测、移动走航监测、无人机监测等行业应用需求,持续完善“1个平台、2个应用、3个支撑、6种技术”碳监测综合解决方案,涵盖监测、数据分析、同化反演和模拟全业务流程,可以准确、全面、及时、客观地反映碳相关物种分布状况,为碳排放量核算结果提供校验参考,形成“测、评、管、控”的碳减排技术体系。研制成功了6款环境大气温室气体自动监测系统(即高精度温室气体自动监测仪(CRDS法和色谱法)、CO中精度在2线监测系统(光学法)、环境空气ODS及含氟温室气体自动监测系统(三级冷阱-GC-MS法)、车载温室气体走航监测系统、无人机温室气体遥感监测系统、生态碳汇涡度分析系统)和2款企业固定污染源排口碳监测自动监测系统(即固定污染源傅里叶红外自动监测系统和固定污染源2CO连续监测系统),开发了1套数智双碳管理信息化平台,建立了1套碳同化反演和碳通量核算方法,构建了覆盖固定污染源监测、企业无组织排放监测、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网格化监测、便携监测、移动走航监测、无人机监测和卫星遥感监测等“天地空”全覆盖的立体碳监测解决方案。自主研制的环境空气ODS自动监测系统和高精度温室气体自动监测仪等高端碳监测设备,在部分试点城市实现了业务化稳定运行,助力各地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网建设。基于现有技术平台探索更多温室气体监测的方法和碳数据分析应用模式,结合碳监测智慧监管平台,通过立体监测数据整合和大数据分析,增强碳达峰预测准确性,大幅度提升碳精细化管理水平和靶向治理能力,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中长期的碳减排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旗下子公司灵析光电聚焦于高精度激光分析仪的研制与产业化,目前开发的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可以同时在线O等多组分气体,该产品基于先进的光腔衰荡光谱法(CRDS),精度可达ppb-ppt级别,满足超高灵敏度、超高精度、超高稳定性的温室气体在线分析需求。产品HGA-331(如图7所示)已经到环保、气象等多家单位进行现场测试,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优于WMO网络兼容性目标的1/2,打破了国外公司同类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垄断。目前产品已经完成了批量销售和交付。聚光科技深耕工业过程检测领域二十载,已成为该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的过程分析产品已从单一的激光产品发展到以光谱、色谱、质谱为技术平台的综合性产品群,可为客户提供全流程的过程分析解决方案。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不断发展,过程分析产品从传统的分析检测终端演变为工业互联中最主要的智能感知终端,借助云业务发展契机,将过程分析产品及业务管理从本地化、局域化转变为云端化、移动化,实现在线管理、报警云管理,实现服务的快速响应、快速处置,提升公司综合运营服务能力。公司不断拓展技术平台,助力工业打造“中国智造”。工业在线所示)是以气相色谱技术平台为基础,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高可靠工业在线色谱仪工程化及应用开发项目》的资助下开发完成,为石化、化工、冶金、制药等行业的核心工艺控制装置提供可靠的在线气体含量分析,突破了国外高端在线色谱分析仪对石化过程关键设备的长期卡脖子限制,契合国产化替代的长远政策导向。工业在线色谱产品已经形成户外直接安装的立式工业在线色谱和分析小屋内安装的壁挂式工业在线色谱两种大类,开发了防爆TCD、FID、FPD等系列化的色谱检测器和关键部件,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工业应用场景。开发了甲烷转化器,使业务可以拓展到ppb级别的CO和CO2检测市场;推出了液体汽化阀,可以使工业在线色谱具备液体样品的在线测量功能;研制了色谱填充柱,提高了工业在线色谱业务的自主可控性。立式工业色谱壁挂式(大)工业色谱紫外荧光法总硫分析系统图8工业在线色谱产品工业过程气体中的总硫含量分析是硫含量减排的重要反馈监测手段,该领域长期被美国热电和美国PAC等公司产品所垄断。紫外荧光法总硫分析系统是在总硫分析技术平台的基础上研制,同时开发了防爆型工业过程天然气在线总硫分析仪和液相油品总硫分析仪。气相和液相的紫外荧光总硫分析仪产品的推出,将推动天然气行业、炼业在线监测产品的市场拓展。在紫外气体吸收光谱技术平台和差分光学吸收光谱算法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了在线天然气微量硫化氢紫外吸收光谱仪(简称紫外微量硫化氢),适用于最新国家标准《GB17820-2018天然气》中微量硫化氢的测量需求;发布了基于紫外吸收光谱技术的新版硫磺比值仪,可以同时测量H2S、SO2和COS,进一步夯实该市场的领导力;发布了基于紫外吸收光谱技术的冶金副产煤气中测量H2S、SO2、COS和总硫的产品,推出了面向钢铁精脱硫监测市场的产品,提升了在该市场的占有率。基于气体相关滤波技术平台,开发了正压防爆和隔爆两种形式的系列化工业在线红外气体分析仪。该产品可以测量微量的CO气体,精度高、漂移小,是钢铁和煤化工等流程工业中所需要的核心仪表;薄膜微音式工业在线红外气体分析仪是基于高灵敏度、高稳定性的薄膜微音式的LUFT红外分析技术,该技术的产品可以测量超低量程CO2气体分析,实现CO、CO2、CH4等气体的同时测量,是公司现有气体分析产品的有力补充。随着钢铁冶金过程检测业务的深入,推出了首款在线固体元素分析的产品(如图9所示)。该产品基于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可以测量冷轧镀锌锅熔融态锌液中的Al、Fe、Si、Mg等重要添加元素,后续还将推持续推出不同应用场景的产品。智能检测装备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是“工业六基”的重要组成和产业基础高级化的重要领域,已成为稳定生产运行、保障产品质量、提升制造效率、确保服役安全的核心手段,对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支撑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工业过程成分分析的智能化建设目标,以实验室分析光谱、质谱、色谱、电化学分析技术平台为基础,结合自动化样品处理、流体自动控制技术,研制了工业过程成分智能在线),为智能工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针对稀土、新能源、有色金属冶炼、半导体等行业应用,开展分析方法研究,实现工业自动化分析,信息化管控的融合,为工业过程成分质量控制提供智能检测装备。2023年,全面升级系统核心部件及算法,实现了一拖多模式的多点采样、高低浓度样品独立传输控制、防爆采样设计、样品过滤反洗模块设计及系统主机单元一体化设计,实现了工业过程成分智能在线版本,结合更多应用场景需求设计,实现过程成分智能分析。公司基于质谱、光谱、色谱等高精密检测分析技术和各种进样技术,将半导体全产业链的精密检测分析作为切入点,与半导体领域内各主流单位合作,结合高纯试剂、湿电子化学品、高纯晶圆和高洁净车间的检测需求,以高度定制化、系统自动化为方向开发半导体行业专用的分析检测装备,为半导体全产业链的精密检测分析提供相关支撑。痕量杂质元素分析是集成电路生产过程极重要的质量控制手段,在硅片加工、电子级湿化学品/高纯特气生产、晶圆制造乃至集成电路生产车间环境保障等方面,ICP-MS/MS都在其中的痕量杂质元素检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今年以来,EXPEC7350三重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已在中电化合物半导体等上游供应商产生销售(如图11),在硅基和化合物半导体领域实现了销售和产品交付,并已陆续在国内主要芯片制造企业开展前期验证工作,逐步进入集成电路制造主要领域。面向湿化学品分析和洁净空间AMC微污染气体分析,FAAS8000杂质元素在线监测系统/在线阴阳离子检测系统产品已经在主流湿化学品制造企业进行入厂试验,AMC-1000微污染气体监测系统(如图12)在半导体行业客户投入使用,开展洁净车间制程环境中气相分子污染物的在线检测,实时检测各类气体的含量水平,满足客户对半导体生产现场各类型气相分子污染物的实时检测需求。洁净空间微污染气体监测系统AMC-1000系列采用先进的质谱、傅里叶红外、CRDS光腔衰荡等方法,几乎可以监测半导体工业生产空间所有的气相分子污染物,气体成分无需制样,直接采样,自动进行全组分的定量分析,可以实现多点气体探测工作,最高可达64路气体切换。基于电化学和NDIR技术的GDM系列特气报警仪产品(如图13)已经获得芯片制造企业的认可,数千台特气报警仪产品已经被芯片和面板制造企业采购入厂开展国产替代,在未来将会有较大发展潜力。本报告期,公司继续深入秉持“自主研发、持续创新、深度定制”的创新发展模式,旗下子公司谱育科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完成了多个产品的技术攻关,推出了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便携式四极杆气质联用仪等多个新产品,高端质谱产品客户认可度持续提升,保持了在行业内技术与市场“双引领”的高质量发展。公司不断积累质谱、光谱、色谱、生物、样品前处理、理化分析等新型技术平台(如图14),加速创新研制技术先进、填补空白的实验室高端分析仪器,打破国外垄断、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国产替代。旗下子公司谱育科技已在科学仪器及高端质谱仪器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成熟掌握了离子阱、四极杆、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等多个质谱分析技术平台,先后推出了ICP-MS、ICP-MS/MS、GC-MS、GC-MS/MS、LC-MS/MS、GC/LC-TQMS、ICP-QTOF、CI-TOFMS等一系列技术领先产品。报告期内,重点完成了国内首台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的研制工作(如图15),目前已开展市场推广工作;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智能化全自动医用流式细胞仪”项目完成了实施方案论证,当前进展顺利。EXPEC7350型ICP-MS/MS、EXPEC7910型ICP-QTOF均实现了销售突破,在半导体高纯材料分析、高纯试剂检测、单颗粒分析等场景实现国产质谱的销售;面向生物样本的全自动样本前处理配套全自动LC-MS/MS、面向环境新污染物和违禁品分析的在线SPE-LC-MS/MS等新品已成功上市,高端质谱仪器产品线AI人工智能实验室分析检测智能化“走红”AI人工智能实验室(如图16)由全自动水质分析仪器、全自动水质流水线、智能控制及信息管理系统组成,可开展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等国家采测分离“9+X”项目的监测分析。系统预留开放式端口,兼容匹配多种全自动水质分析仪,并支持多种水质指标监测自由组合,后期有望实现重金属等多指标水质监测分析。AI人工智能实验室构建以智能化为核心的监测技术与监测管理体系,致力于成为数字化实践标杆项目,实现“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的数智赋能,有助于探索更创新、更具代表性的数字化转型路径。系统已在国内多个城市安装运行,实现实验室检测“采样-运输-仓储-检测-分析”全流程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到现在,细胞、基因、蛋白、代谢分子等各种生命组织奥秘解释都依赖于高端分析仪器的发展。质谱、色谱、光谱等分析技术在支持生命科学的发展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公司针对临床研究、疾病的早期诊断与疾病动态发展研究需求,成立了谱聚医疗、谱康医学、聚拓生物、聚致生物几个业务单元,面向临床诊断、细胞分析、蛋白分析、核酸分析等应用场景开展业务。在临床诊断方面,旗下子公司谱聚医疗推出了基于PreMed7000型微量元素分析仪、PreMed5200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两款临床质谱产品(如图17所示)的代谢组学方案以及配套的全自动样本前处理系统,针对新生儿筛查、人体维生素水平、激素水平、氨基酸评价、微量元素分析等临床诊断提供了全套仪器和试剂方案,配合研究者开展脂肪酸代谢与人类营养及代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癌症、高尿酸与痛风等)的关系研究;有望通过靶向/非靶向的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技术,为大健康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高精度质谱检测服务,提高疾病的早期发现概率,降低公共健康开支。报告期内,谱聚医疗临床质谱整体解决方案已在医院、第三方等机构实现批量应用。在细胞分析方面,旗下子公司谱康医学推出的SFLO系列全光谱流式细胞仪、MSFLO系列质谱流式细胞仪(如图18所示)两款核心设备已实现上市销售,这两款设备是目前细胞分型表征、肿瘤细胞筛查等细胞科研、临床应用研究当中的高端先进技术,打破了国外设备厂商在此领域的技术壁垒,实现高端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的国产化突破和普及化推广。同时,围绕这两个技术平台,公司将会不断丰富试剂和诊断方法的套件研发。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杭州聚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生物质谱类仪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目前主要的产品为核酸质谱系统(如图19)。核酸质谱是以MALDI-TOF技术平台为基础的专用于核酸分析的高通量、高精度、高分辨的质谱系统,在疾病诊断、农业育种、检验检疫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未来分子诊断发展的新兴方向之一。该产品2022年推出,截止目前已经同多家分子诊断领域专业企业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共同建设产业生态。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杭州聚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生命科学实验室分析仪器的研发、生产和推广,目前开发了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和单分子流式免疫分析仪(如图20所示)。其中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及其配套试剂均已取得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单分子流式免疫分析仪采用创新技术,其灵敏度高于传统ELISA方法1000倍,有望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的筛查诊断,也可用于药物研发过程中的生物分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产品已在部分合作伙伴处开展应用开发,共同建设产业生态。多年来,公司坚持自主研发、持续创新,每年都保持了较高比例的研发投入,多次获得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国家项目资助,积累了二十余项新型技术平台,研制成功了数十款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端分析仪器,打造了一支极具竞争力的研发团队。公司始终将高端科学仪器的开发与行业客户的需求融合,深度定制开发,开发了系列化的分析检测技术和进样前处理技术,适应便携检测、在线检测、移动检测、实验室自动化检测等全新的分析检测应用场景和创新产品组合,持续为不同行业客户提供全面的分析检测解决方案支撑。目前公司拥有超1500人的研发团队,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相关产品已取得授权专利754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69项,已授权实用新型473项,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10项。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营销和服务网络,以子分公司、办事处等形式覆盖全国,拥有超过千人的技术支持、服务人员,公司设有可供应全国的一级备件总库,对于用户的需求快速响应、解决。部分产品可以提供远程在线服务,达到远程调试、维护和故障诊断以及实现产品软件远程无线升级,已成为国内工业过程分析仪器、环境监测仪器、实验室仪器及耗材行业中覆盖面最广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之一。公司充分利用本土化优势,给客户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完善、专业的营销服务已经成为公司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公司服务团队分布在全国主要省(市),形成了全国性服务网络和快速优质的服务能力,已能为客户提供:1)大气和地表水环境监测类,污染源监测类,钢铁冶金、石化过程气体检测类等仪器设备的安装、运维服务,2)提供智慧城市(级)和工业园区(级)综合型项目建设和运维服务,3)提供以技术咨询+分析检测为一体的创新型环境检测服务,4)方案开发、数据研判、走航溯源、行业治理咨询等环境达标管控服务。公司所处的仪器仪表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公司产品或服务涉及多个技术领域,不同产品间技术差异化明显,部分产品开发周期长。在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影响下,国内各类创新、创业公司不断涌现,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大量涌现,公司如不能保持持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能力,特别是拓展新方向的能力,将削弱或丧失公司已有的技术竞争优势,从而影响公司的综合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甚至出现重大经营风险。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自主创新为公司的核心发展战略之一,公司已经形成了有公司特色的研发体系、创新文化,以公司现有的管理平台、业务平台为支撑,结合新业务单元考核与激励制度,鼓励内部创业,激发各级研发技术人员的自主创新欲望;公司鼓励研发部门与高校、专家及各类专业机构进行技术合作,快速引入、掌握、消化新技术实现产业化,并尝试参股有技术先进性和市场空间的早期公司。公司产品和服务客户基本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理性消费客户,客户粘性较强。但需求量受政府各项政策、政策执行力度及产业周期影响较大。若出现政策方向调整、执行力度变化,产业周期波动,将对公司产品及服务的需求产生较大影响甚至导致公司出现重大经营风险。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公司将通过自主研发、对外合作,持续增加产品、服务的种类和业务覆盖范围,努力渗透进入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特别是关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以消化政策调整和产业周期波动带来的影响。针对目前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公司聚焦高端分析仪器市场,收缩其他市场投入,大力拓展海外分析仪器市场。公司应收账款金额较大,占总资产比例较高,公司应收账款主要客户是政府部门及大型工业企业,如下游出现行业性衰退或财政支付延期,将对应收帐款收回产生负面影响。如果应收账款不能收回,对公司资产质量以及财务状况将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在事业部及子公司独立考核的基础上,将继续强化经营性净现金流量指标的考核,提高合同签订质量,树立以现金流为核心的经营考核理念,促使各业务单元加大回款收力度,加强对回款工作的考核、追责和奖励,对账龄较长、风险较大的客户由专人催收。提高回款绩效考核密度、落实回款责任人制;强化合同条款中对于回款条件的评审,定期核查合同执行过程中回款偏离情况,切实提高回款质量。公司资产规模、生产规模、涉及业务领域、商业模式、人员规模及地域等持续扩张,如果公司发展战略和综合管理水平不能适应规模迅速扩张的需要,组织模式、管理制度、内控制度、风控体系、决策体系和激励体系未能随公司规模扩大及时完善和调整,将削弱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风险化解能力,或导致公司运营效率下降,特别是参股、控股子公司的合法经营风险提升,影响公司持续快速发展甚至导致公司出现重大经营风险。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和人员规模的迅速膨胀,若个别关键岗位人员出位,易出现管理失控风险。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针对公司管理维度和业务种类的大幅增加,公司正在有序完成构建平台型、管理型总部的策略,逐步优化和改革组织结构,调整管理体系、授权决策体系、稳步推进SAP管理系统逐步上线,加强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内部监察等监督体系建设;针对公司各部门、子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合规、合理性成立审计监察部,重点关注舞弊风险;构建适合公司发展的动态管理和业务框架是公司未来的长期任务。通过收购进入新行业、新领域,获取新技术、新资源是公司发展的长期战略之一,通过多年持续收购兼并,并购公司数量大幅度增加,涉足的行业、领域不断丰富,进入了众多新业务、新领域。并购、整合涉及因素众多,即包括国家政策、产业发展趋势,也包括公司团队、业务、管理能力法律、财务、公司估值等等方面,根据国内外研究,并购整合失败的风险较高。公司与被收购对象的整合压力巨大,特别是公司涉足的业务领域,经理人职业化程度参差不齐,并购对赌期结束后的持续经营压力巨大,在企业文化、业务、管理等方面的差异也将会给公司的管理带来很大考验。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公司审慎开展新的并购、投资项目。公司通过多年积累,形成了专业化的收购团队及适应行业特点的收购模式,通过精准的并购目标公司选择、全面的风险评估,公司已建立初步的整合管理体系,针对并购后的整合,公司逐步探索多种模式,以适应不同标的之特殊情况,努力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解决各类整合风险。公司业务属人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依靠着专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公司近年来取得了持续发展。近年由于行业景气度较高,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需求旺盛,创业浪潮风起云涌,公司现有人才存在较大的流失风险,引进人才难度及成本上升,从而会对公司未来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特别是,通过研发和投资并购,公司不断进入新领域、新行业,对各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需求较大,对全面管理型人才需求更加巨大,人才不足可能成为制约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原因,不适当人才使用亦极易导致出现业务风险。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一方面,公司历来重视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和企业文化团队文化建设,推出分层的股权激励制度,鼓励符合条件的子公司借力资本市场发展;为各级干部、员工创造较好的晋升机会和成长空间;为管理和技术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公司将有计划的利用各种渠道和机会,通过招聘、合作等模式,进行人才的选用及储备。特别对公司级重点业务、战略发展方向加强人才引进工作。PPP项目建设周期、运营周期较长,受政策、金融机构风险偏好等各方影响较大,易在施工进度、质量,政府审计验收,付款节奏等方面出现问题并产生纠纷。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公司将根据各个项目的具体情况,督促PPP项目公司关注项目进度、质量,督促项目公司做好运营维护工作,与政府保持持续沟通并做好资金安排。同时,在保证公司合理利益的前提下,对于有条件的项目积极寻求剥离。

  惠誉评级将信用挂钩票据(CLN)的11个评级从“AAAsf”下调至“AA+”

  已有171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06-30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2.85亿股,占流通A股62.96%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5.64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

  公司大股东浙江睿洋科技有限公司本次质押121.6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0.27%开云真人开云真人

Copyright © 2020-2023 开云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011514号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舞阳路51-2号1号楼322室 电话:18661964567 邮箱:admin@xiaohaizhineng.com

关注我们